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6299发布日期:2023-03-24 21:3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挺柱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中对于挺柱的检测中,其内部凸台的高度值为检测的一个重要数据。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90854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气门挺柱内凸台高度的测量装置,其通过驱动装置对百分表进行上下移动,不用去对准凸台的位置,同时只需进行一次测量基准设置,简化了操作、降低了人为误差,而且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改善了原采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时每次测量的读数计算繁琐的问题。
3.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定位圈仅能够适用于一种规格的挺柱的定位,对于其他规格的挺柱则需要更换定位圈,而且定位圈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上的,更换起来十分不便,使得该专利的测量装置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
5.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包括:
6.底板,其上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测量机构,底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测量机构的正下方;以及
7.夹持机构,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外侧之间的驱动部、转动套设在支撑柱上的转动部、设置在转动部与驱动部之间的传动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限位部以及滑动设置在转动部与限位部之间的若干夹持部,若干所述夹持部呈圆形轨迹布置;
8.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转动,以使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滑动。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挺柱置于支撑柱上,然后启动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转动,并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从而带动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朝向挺柱滑动,直至与挺柱的外壁相抵,以完成对挺柱的夹持固定,随后通过测量机构伸入挺柱内对其内部的凸台高度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启动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反向转动,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从而带动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远离挺柱滑动,随后取下挺柱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对挺柱内的凸台高度进行测量,而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挺柱,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10.优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套设在支撑柱上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远离安装槽的端面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螺旋条,若干所述夹持部与螺旋条滑动相连。
11.优选地,每一所述夹持部均包括与所述螺旋条滑动相连的夹块,所述夹块沿转动环的径向布置,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若干夹块沿转动环的径向滑动。
12.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支撑柱同轴布置,所述固定环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若干滑槽,若干滑块一一对应与若干滑槽滑动相连。
13.优选地,所述传动部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转动环远离螺旋条的端面同轴固定相连,第二锥齿轮与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相连。
14.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动穿设在安装槽内外侧之间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出底板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手轮,另一端穿入安装槽内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相连。
15.优选地,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向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两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两支撑板之间的滑动杆、与滑动杆滑动相连的连接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百分表,所述连接板与滑动杆之间设有锁止件,所述百分表的测量头穿过连接板。
16.优选地,所述滑动杆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锁止件包括螺纹贯穿设置在连接板上的螺栓,所述螺栓用于穿入卡槽内并与之槽底相抵。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19.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20.图3为图1中固定环的俯视图。
21.图4为图1中夹持部与转动部的装配示意图。
22.图中标号依次为:1、底板;11、安装槽;12、支撑柱;2、支架;3、转动环;31、螺旋条;32、第一锥齿轮;33、环形卡块;4、固定环;41、滑槽;5、夹块;6、转动杆;61、第二锥齿轮;62、手轮;7、支撑板;71、滑动杆;72、卡槽;73、连接板;74、螺栓;8、百分表;81、测量头;9、挺柱;9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其上固定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设有测量机构,底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位于测量机构的正下方;以及夹持机构,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槽11内外侧之间的驱动部、转动套设在支撑柱12上的转动部、设置在转动部与驱动部之间的传动部、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的限位部以及滑动设置在转动部与限位部之间的若干夹持部,若干所述夹持部呈圆形轨迹布置;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转动,以使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滑动。
25.将挺柱9置于支撑柱12上,然后启动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转动,并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从而带动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朝向挺柱9滑动,直至与挺柱9的外壁相抵,以完成对挺柱9的夹持固定,随后通过测量机构伸入挺柱9内对其内部的凸台91高度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启动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带动转动部反向转动,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从而带动若干夹持部沿其圆形轨迹的径向远离挺柱9滑动,随后取下挺柱9即可;操作简单
方便,能够快速对挺柱9内的凸台91高度进行测量,而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挺柱9,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26.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对其包括的转动部、夹持部、限位部、传动部以及驱动部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套设在支撑柱12上的转动环3,所述转动环3远离安装槽11的端面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螺旋条31,若干所述夹持部与螺旋条31滑动相连;并且优选地,转动环3的侧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环形卡块33,转动环3通过环形卡块33与安装槽11的内壁转动卡接,以保证转动环3转动的稳定。
27.每一所述夹持部均包括与所述螺旋条31滑动相连的夹块5,所述夹块5沿转动环3的径向布置,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若干夹块5沿转动环3的径向滑动。
28.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的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与支撑柱12同轴布置,所述固定环4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若干滑槽41,若干滑块一一对应与若干滑槽41滑动相连;并且优选地,滑槽41与夹块5均有三个,使得在保证对挺柱9加持稳定的前提下,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29.所述传动部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2以及第二锥齿轮61,第一锥齿轮32与转动环3远离螺旋条31的端面同轴固定相连,第二锥齿轮61与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固定相连。
30.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动穿设在安装槽11内外侧之间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穿出底板1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手轮62,另一端穿入安装槽11内与第二锥齿轮61同轴固定相连。
31.进行测量时,将挺柱9置于支撑柱12上,然后转动手轮62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带动第一锥齿轮32与第二锥齿轮61转动,使得转动环3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条31与三个夹块5相对滑动,以带动三个夹块5沿对应滑槽41朝向挺柱9滑动,直至三个夹块5与挺柱9的侧壁相抵,以完成对挺柱9的夹持固定,随后通过测量机构对挺柱9的凸台91高度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反向转动手轮62,带动三个夹块5沿对应滑槽41远离挺柱9滑动,脱离对挺柱9的夹持,随后取下挺柱9即可。
32.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汽车挺柱内凸台高度测量装置,对其包括的测量机构进一步优化,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向固定安装在支架2上的两支撑板7、固定安装在两支撑板7之间的滑动杆71、与滑动杆71滑动相连的连接板73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73上的百分表8,所述连接板73与滑动杆71之间设有锁止件,所述百分表8的测量头81穿过连接板73;所述滑动杆7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72,所述锁止件包括螺纹贯穿设置在连接板73上的螺栓74,所述螺栓74用于穿入卡槽72内并与之槽底相抵。
33.测量时,拧松螺栓74,滑动连接板73带动百分表8的测量头81伸入挺柱9内并与其内部的凸台91相抵,读取百分表8上的读数,测量完成后,滑动连接板73将百分表8的测量头81取出,然后拧紧螺栓74与卡槽72的槽底相抵,以将连接板73的位置进行固定。
3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对百分表8进行校准,然后将挺柱9置于支撑柱12上,然后转动手轮62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带动第一锥齿轮32与第二锥齿轮61转动,使得转动环3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条31与三个夹块5相对滑动,以带动三个夹块5沿对应滑槽41朝向挺柱9滑动,直至三个夹块5与挺柱9的侧壁相抵,完成对挺柱9的夹持固定,随后拧松螺栓74,滑动连接板73带动百分表8的测量头81伸入挺柱9内并与其内部的
凸台91相抵,读取百分表8上的读数,测量完成后,滑动连接板73将百分表8的测量头81取出,然后拧紧螺栓74与卡槽72的槽底相抵,以将连接板73的位置进行固定,随后反向转动手轮62,带动三个夹块5沿对应滑槽41远离挺柱9滑动,脱离对挺柱9的夹持,随后取下挺柱9即可。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