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7500发布日期:2023-05-28 01: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箱体气密性检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


背景技术:

1、气密夹具是指气密检测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检测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目前,现有的夹具需要人工来推动,浪费了人力,且上下搬动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该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使用简单,通过底板往复运动于支架和检测台,方便使箱体能够通过水平移动方式进出检测台,通过支架支撑滑轨保证滑轨稳定性,人工只需将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即可,降低检测难度,避免直接将箱体插入检测台内时需要一面对准一面保持对箱体的抱紧力,对人工要求消耗较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包括:

3、检测台;

4、支架,所述支架间隙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的一端;

5、底板,所述底板往复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检测台之间。

6、可选地,所述检测台包括:

7、桌体,所述桌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底板的台面;

8、密封气缸,所述密封气缸的伸缩端设置有密封板;

9、上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台面的上方;

10、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设置在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上板外露;

11、压板,所述压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端连接。

12、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堵块,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充气管。

13、可选地,所述上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凹槽。

14、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泡棉。

15、可选地,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脚杯。

16、可选地,所述滑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滑轨分别位于所述台面的两端。

17、可选地,所述台面为矩形,所述台面的四角设置有立柱,所述上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18、可选地,还包括气压检测仪。

19、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嵌槽。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有益效果在于:

21、该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使用简单,通过底板往复运动于支架和检测台,方便使箱体能够通过水平移动方式进出检测台,通过支架支撑滑轨保证滑轨稳定性,人工只需将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即可,降低检测难度,避免直接将箱体插入检测台内时需要一面对准一面保持对箱体的抱紧力,对人工要求消耗较高。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堵块,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充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泡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脚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台面上的两端,两个所述滑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上侧的两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为矩形,所述台面的四角设置有立柱,所述上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检测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嵌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包括:检测台,支架,所述支架间隙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的一端,底板,所述底板往复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检测台之间,该用于测量新能源电池箱体的腔体气密性的夹具使用简单,通过底板往复运动于支架和检测台,方便使箱体能够通过水平移动方式进出检测台,通过支架支撑滑轨保证滑轨稳定性,人工只需将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即可,降低检测难度,避免直接将箱体插入检测台内时需要一面对准一面保持对箱体的抱紧力,对人工要求消耗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汤代春,戴林,刘晓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镁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