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6528发布日期:2023-03-04 03:4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压内阻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在绝大部分现场是串联使用的,单体电池的性能状态影响到电池组的性能状态;同时,电池组中的落后电池会加快与其串联的其它电池的劣化速度。因此,对单体电池进行电压内阻测试是保障电池组容量状态和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换而言之,通过对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电压内阻测试,能够准确地掌握电池组中的每个单体电池的性能状态,这对于保证单体电池供电稳定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池电压内阻测试时,通常需要人工双手持拿测量表笔进行电压内阻测试或单手斜侧持拿测量表笔进行测试。但这两种测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采用人工持拿两支测量表笔的方式,由于人为因素容易出现准确率不高的情况,且该方式效率低下;测量表笔的笔头容易出现周期性的损坏。当前,行业内虽然出现了一些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设备,但此类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不同规格电池需要在不同型号部件上测试,更换设备部件较为困难,不能实现一键换型,换型速度较慢。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6.一种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一对导电端子、以及电性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线;一对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测试电池电压内阻时分别与电池两不同电极形成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活动设置以使一对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可调。
7.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端子固定杆以及固定至所述端子固定杆的滑动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端子固定杆相对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滑动支撑杆。
8.进一步,所述测试工装还具有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9.进一步,所述锁定机构为配合至所述滑动支撑杆的卡箍。
10.进一步,所述滑动支撑杆上设置有位置刻度标记。
11.进一步,两所述导电端子分别螺纹配合至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
12.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为空心铜座,所述空心铜座与所述电池电极电性接触的一侧形成有一字槽。
13.进一步,每一所述导电端子以多点接触方式、线接触方式或面接触方式与所述电池的相应电极形成电性接触。
14.进一步,一对所述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池电极电性接触的一侧同向设置或相对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压内阻测试装置,该电池电压内阻测试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在其具体应用于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场景中,一套工装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电池的测试,使用方便,且相对现有人工手动测试能够大幅提高准确率及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19.图2所示为图1中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与一种类型电池的配合示意图;
20.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21.图4所示为图3中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与另一类型电池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一对导电端子13、以及电性连接至导电端子13的导线14。
24.更为详细地,一对导电端子13包括第一导电端子131与第二导电端子132,导线14包括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端子131的第一导线141与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电端子132的第二导线142;其中,第一导电端子131固定至第一支架11,第二导电端子132固定至第二支架12。
25.本实用新型中,一对导电端子13用于在测试电池电压内阻时分别与电池200两不同电极形成电性接触;具体结合图2、图4所示,在测试电池电压内阻时,第一导电端子131与电池200的第一电极21形成电性接触,第二导电端子132与电池200的第二电极22形成电性接触。较为容易理解,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中的一个为电池200的正电极,另一个为负电极。
2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活动设置以使一对导电端子13之间的距离可调。
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压内阻测试装置,该电池电压内阻测试装置具有以上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应当理解,在具体实施时,电池电压内阻测试装置还具有电压内阻测试仪表,该电压内阻测试仪表可以是现有技术的测试仪表,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在测试电池电压内阻时,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通过第一导线141与第二导线142电性
连接至电压内阻测试仪表,进而实现相关参数的测试。
28.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在其具体应用于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场景中,由于第一导电端子131与第二导电端子132之间距离可调,一套工装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电池的测试,针对不同型号电池测试,无需更换测试工装,使用方便。而且相对现有人工手动持拿两支表笔进行测试,能够大幅提高准确率及效率。
29.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包括端子固定杆(图中为标识)以及固定至端子固定杆的滑动支撑杆110,第二支架12与端子固定杆相对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滑动支撑杆110。
3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41固定至第一支架11的端子固定杆,第二导线142固定至第二支架12。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架11的端子固定杆与第二支架12内部分别形成有供第一导线141与第二导线142穿过固定的通道(图中未标识)。
31.为确保测量电池电压内阻时两导电端子13之间距离保持稳定,精准定位测量,避免测量过程城中出现数据大幅抖动问题。在一些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测试工装还具有用于锁定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32.参考图示实施例,锁定机构为配合至滑动支撑杆110的卡箍15。如图中所示,卡箍15包括分别配合与第二支架12两侧的第一卡止部151与第二卡止部152,两者配合可以将第二支架12固定至滑动支撑杆110上特定位置。
33.为了快速准确的调整第一导电端子131与第二导电端子132之间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中所示,滑动支撑杆110上设置有位置刻度标记。具体实施时,滑动支撑杆110的长度方向与一对导电端子13的连线延伸方向一致,如此,在第二支架12沿滑动支撑杆110滑动时,第二支架12在滑动支撑杆110上的移动距离与一对导电端子13之间的距离变化一致。
34.为便于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的组装,两导电端子13分别螺纹配合至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如此,通过旋拧导电端子13可将其固定至相应支架上。
35.更为具体的一些实施结构中,导电端子13为空心铜座,空心铜座与电池200电极电性接触的一侧形成有一字槽(图中未展示)。在在具体组装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时,第一导线141焊接固定至第一导电端子131,第二导线142焊接固定至第二导电端子132,进而通过螺丝刀或其它工具配合至导电端子13的一字槽,进而可实现导电端子13在相应支架上的安装固定。
36.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导电端子13以多点接触方式、线接触方式或面接触方式与电池200的相应电极形成电性接触。较为容易理解,多点接触指的是导电端子13与电池电极之间的接触区为多个点;线接触指的是导电端子13与电池电极之间的接触区构成线,该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面接触指的是导电端子13与电池电极之间的接触区为具有一定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测量表笔的单点接触测量方式,本实施例的测量数据更为可靠,且导电端子13的使用耐久度更高。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所示,一对导电端子13用于与电池200电极电性接触的一侧同向设置,具有该实施结构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适合于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位于同一侧的电池测试,如方形电池。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4所示,一对导电端子13用于与电池200电极电性接触的一侧相对设置,具有该实施结构的电池电压内阻测试工装适合于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位于不同侧的电池
测试,如圆柱型电池。
38.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