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8599发布日期:2023-05-17 18: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终端,更具体的讲是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但现有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电力公司在销售相关电力设备以后,无法完全保证其质量安全,而局部放电检测是确定电力设备绝缘系统结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在试验电压下产生局部放电时,经耦合电容产生脉冲电流,由输入单元拾取得脉冲讯号,经低噪声前置放大、滤波放大器选择所需频带及主放放大后,在示波屏的椭圆扫描基线上显示出电放脉冲,同时也送到脉冲峰值表显示其峰值。时间窗单元控制试验电压每一周期内脉冲峰值表的工作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将显示屏的显示加亮,宽度与位置可以改变,进一步加强了抗干扰能力。

2、但现有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携带却较为麻烦,一般情况下只能将其放在箱子或者包内,对电力设备检测时再将检测仪从箱子或者包内取出,十分浪费时间,且手持局部放电检测仪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时常出现从手里滑落的情况。基于此,我们针对现有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包括壳体和夹板;上述壳体背面设有一对带转轴的枢接座,上述夹板设有一对连接耳,并且夹板通过连接耳配合枢接座可翻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背面;上述转轴外部套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限制夹板翻转,从而为夹板提供夹持力。

4、进一步,上述弹性件为双臂扭簧,该双臂扭簧的一端与壳体相互抵触,另一端与夹板相互抵触。

5、进一步,上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用于支撑上述双臂扭簧的弧形安装座。

6、进一步,上述壳体在上述枢接座上方设有一限位凸条,上述双臂扭簧的一端与上述限位凸条相互抵触。

7、进一步,上述夹板在远离上述连接耳的一端设有一凸块;上述弹性件复位时,上述凸块与上述壳体相互抵触。

8、再进一步,上述凸块呈棱柱状,且凸块的两侧设有若干让位槽。

9、进一步,上述夹板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

10、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和夹板,壳体背面设有一对带转轴的枢接座,夹板设有一对连接耳,并且夹板通过连接耳配合枢接座可翻转地设置于壳体背面。转轴外部套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限制夹板翻转,从而为夹板提供夹持力。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在壳体背面设有夹板,从而使得局部放电检测仪能够夹持于任一物体上,例如可以夹在腰带或者背带上,进而使得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携带更加方便,节省取放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时间。而弹性件的设置则使夹板不会轻易松开,避免出现局部放电检测仪从腰带或背带上脱落的情况,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夹板;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对带转轴的枢接座,所述夹板设有一对连接耳,并且夹板通过连接耳配合枢接座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背面;所述转轴外部套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限制夹板翻转,从而为夹板提供夹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双臂扭簧,该双臂扭簧的一端与壳体相互抵触,另一端与夹板相互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双臂扭簧的弧形安装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枢接座上方设有一限位凸条,所述双臂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条相互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在远离所述连接耳的一端设有一凸块;所述弹性件复位时,所述凸块与所述壳体相互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呈棱柱状,且凸块的两侧设有若干让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夹持的局部放电检测仪,包括壳体和夹板,壳体背面设有一对带转轴的枢接座,夹板设有一对连接耳,并且夹板通过连接耳配合枢接座可翻转地设置于壳体背面。转轴外部套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限制夹板翻转,从而为夹板提供夹持力。本技术巧妙地在壳体背面设有夹板,从而使得局部放电检测仪能够夹持于任一物体上,例如可以夹在腰带或者背带上,进而使得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携带更加方便,节省取放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时间。而弹性件的设置则使夹板不会轻易松开,避免出现局部放电检测仪从腰带或背带上脱落的情况,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宝,林俊鹏,李松,毛恒,苏勇杰,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相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