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仪的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7327发布日期:2023-12-30 02:3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气体分析仪的光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体成分检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分析仪的光导管。


背景技术:

1、当红外光照射气体分子时,如果气体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致,红外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气体分子,表现为基团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红外光气体分析仪利用不同气体分子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根据红外谱图可以对待测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气体分析仪在使用前和运行期间,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校准操作,包括标零、标满、以及线性校准等,以保持仪器的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2、现有技术中标零时需要配备单独的零气发生器或者配备钢瓶零气(例如高纯氮气或不含待测组分的空气)。标满通常用(80~100)%f.s.(full scale,仪器满量程)浓度的标准气体,线性校准则通常需要多种浓度的标准气体。在上述标零、标满以及线性校准过程中,需要配备多个钢瓶存储的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不仅占用场地,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人工校准不及时会影响检测的准确度。在上述人工校准过程中,需要人工将钢瓶内的标准气体充入气体分析仪,这不但增加了劳动强度还因标准气体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分析仪的光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析仪的校准轮,所述校准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设置有:

3、工作池,所述工作池为开口状或密封有充入其中的零气;

4、第一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一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一校准池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

5、所述轮体设置为,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校准模式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一校准值,比较各所述第一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校准;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检测模式时,所述工作池进入光路以进行待测气体的检测。

6、在一些实施例中,校准轮还包括:

7、第二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二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二校准池内均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充入所述第二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与充入所述第一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不同;

8、第三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三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三校准池内均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充入所述第三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与充入所述第一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以及充入所述第二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均不同;

9、所述轮体设置为,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校准模式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二校准值,比较各所述第二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校准;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三校准值,比较各所述第三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校准。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校准池、所述第二校准池、所述第三校准池的数量均为两个。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体中心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轮体转动以使所述工作池进入光路,以及所述电机驱动各所述第一校准池、各所述第二校准池、各所述第三校准池进入光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二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三校准池组件在所述轮体上依次分布,以方便比较各所述第一校准值、各所述第二校准值、各所述第三校准值。

13、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气发生器,所述零气发生器包括填料管,所述填料管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用于去除空气中的待测气体组分;

14、所述零气发生器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流量计的总流量,基于预设流量与所述总流量进行比较,若所述总流量接近于所述预设流量则进行提醒操作;或

15、所述控制器设置有预设时间,在接近于所述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器进行提醒操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零气发生器还包括:

17、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凹槽;

18、插接件,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凹槽,所述插接件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前面板、后挡板以及形成于所述上挡板、所述下挡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挡板之间的凹入部;

19、所述填料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插接件且置于所述凹入部内;

20、所述壳体、所述插接件、所述填料管设置为,在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凹槽时,所述填料管跟随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前面板用于防止所述填料管受磕碰损坏;在所述插接件从所述凹槽抽出时,所述填料管跟随所述插接件从所述凹槽抽出,以方便对所述填料管进行更换或对所述填料管内的填料进行更换。

21、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管,所述光导管内为真空或充入非干扰性气体,所述光导管包括:

22、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为光导腔壁;

23、第一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腔体的一端;

24、第二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腔体的另一端;

25、其中,所述光导腔壁通过抛光或镀膜处理,以增加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反射以及减少所述激光的损耗。

26、其中,所述非干扰性气体为使用所述气体分析仪对待测气体检测时对检测的检测精度无影响或影响在允许范围内的气体。

27、所述光导管至少设置于:

28、所述激光器与所述检测气室之间;或/和

29、所述检测气室与所述校准轮之间;或/和

30、所述校准轮与所述检测器之间。

31、所述光导管为直形或弯形或分叉形。

32、所述光导管的腔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远离于所述出气口,减少所述非干扰性气体从所述出气口逸出。

33、第四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至少包括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之一的技术方案。

34、第五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校准模式时,包括:

36、零气发生器获取空气并处理形成零气;

37、零气进入检测气室后,校准轮旋转使至少两个第一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一校准值;其中,所述校准轮的轮体上设置有第一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一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一校准池内均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其中,光路为激光器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检测气室、校准轮并到达检测器;

38、比较各所述第一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校准。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检测模式时,包括:待测气体进入检测气室后,校准轮旋转使工作池进入光路以进行待测气体的检测;其中,所述工作池设置于所述轮体上,所述工作池为开口状或密封有充入其中的零气。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标零模式时,包括:所述零气发生器获取空气并处理形成零气,零气进入检测气室后,校准轮旋转使工作池进入光路以对所述气体分析仪进行标零。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气体分析仪处于校准模式时,还包括:

42、校准轮旋转使至少两个第二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二校准值;其中,所述轮体上设置有第二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二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二校准池内均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充入所述第二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与充入所述第一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不同;

43、比较各所述第二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第二次校准;

44、校准轮旋转使至少两个第三校准池依次进入光路以获得至少两个第三校准值;其中,所述校准轮的轮体上设置有第三校准池组件,所述第三校准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校准池,且各所述第三校准池内均用于密封充入其中的相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充入所述第三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与充入所述第一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以及充入所述第二校准池的标准气体浓度均不同;

45、比较各所述第三校准值;若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校准值的差值符合预设条件,则选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校准值进行气体分析仪的第三次校准。

4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47、本技术中,光导管可以增加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反射以及降低或防止空气中的干扰气体造成的激光衰减导致的激光损耗,提高了气体分析仪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气体分析仪集成有校准轮,通过控制器对校准轮的控制,能及时完成气体分析仪的校准,省去了存储标准气体的钢瓶,减少了对场地的占用,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强度。本技术中,标准气体密封于校准轮中,可以重复利用,减小了标准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技术中,通过校准轮、零气发生器的配置以及控制器的控制,实现了气体分析仪的自动校准。

4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