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8836发布日期:2023-04-20 01:2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体为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背景技术: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又称原子吸收光谱仪,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它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由于其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化、地质、冶金、食品、环保等各个领域。

2、现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如下缺陷:

3、现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需要对物体进行燃烧,从而物体因为大小不一,需要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存储然后在进行燃烧,而现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设备内的组件却不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容器进行固定,从而影响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解决了现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设备内的组件却不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容器进行固定,从而影响工作人员使用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固定装置、燃烧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固定装置和燃烧装置均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燃烧装置位于固定装置前端底部,所述排气装置安装在外壳体顶部;

5、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液压杆、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所述安装板呈z字状结构,所述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呈对称方式安装在安装板前端,所述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内侧均设有小固定块和大固定块,所述大固定块和小固定块均呈内凹状结构,所述液压杆安装在安装板顶部,所述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顶部均设有曲炳杆,所述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顶部分别通过曲炳杆与液压杆驱动端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底座、燃烧灶和火焰燃烧罩,所述燃烧灶安装在燃烧底座顶部,所述火焰燃烧罩安装在燃烧灶顶部,所述火焰燃烧罩呈漏斗状结构。

7、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扇、输出管和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安装在排气扇底部且位于外壳体内,所述排气扇安装在外壳体顶部,所述输出管安装在排气扇顶部排出端。

8、(三)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针对不同物体容器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对不同大小物体容器固定的适用性,减少成本的浪费,而该种固定装置对物体容器固定稳定性强,可以防止脱落的情况发生,而该种装置内燃烧装置可以充分的火焰进行集中,从而提高火焰燃烧的效率,而该种装置还可以对燃烧检测物体产生的气体进行排出,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外壳体(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3)、固定装置(4)、燃烧装置(5)和排气装置(6),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3)、固定装置(4)和燃烧装置(5)均安装在外壳体(2)内,所述燃烧装置(5)位于固定装置(4)前端底部,所述排气装置(6)安装在外壳体(2)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5)包括燃烧底座(17)、燃烧灶(18)和火焰燃烧罩(19),所述燃烧灶(18)安装在燃烧底座(17)顶部,所述火焰燃烧罩(19)安装在燃烧灶(18)顶部,所述火焰燃烧罩(19)呈漏斗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6)包括排气扇(14)、输出管(15)和集气罩(16),所述集气罩(16)安装在排气扇(14)底部且位于外壳体(2)内,所述排气扇(14)安装在外壳体(2)顶部,所述输出管(15)安装在排气扇(14)顶部排出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外壳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固定装置、燃烧装置和排气装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控制检测装置、固定装置和燃烧装置均安装在外壳体内;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液压杆、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呈对称方式安装在安装板前端,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内侧均设有小固定块和大固定块,液压杆安装在安装板顶部,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顶部均设有曲炳杆,第一抓持手和第二抓持手顶部分别通过曲炳杆与液压杆驱动端相连接。该种装置可以十分便捷对不同大小检测物体装载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提高了检测瓶体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知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弋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