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

文档序号:35037033发布日期:2023-08-05 21:2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道路路面与环境的耦合展开多方面的研究,针对路面的水损坏与路面的高、低温损害等进行一系列研究,但是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已经发生损害的实际适用路面进行分析,没有对路面从铺筑完成至损坏的全时域、全环境的状态进行监测,以达到对环境与路面的耦合作用进行更为量化的分析。然而路面使用过程中的天气状态较为随机,无法针对某种具体天气类型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全时域的分析,导致关于环境对路面状态的分析都基于多种天气状态的融合,而无法针对某种天气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因天气类型的随机性与路面状态分析的起始时间的制约,使得有关路面与环境的耦合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可针对具体的天气状态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模拟,并对该具体的天气类型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全时域的分析,实现路面从铺筑完成到路面破坏进行全时域的监测研究。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的左侧板上设置有左侧门,箱体的右侧板上设置有右侧门;箱体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隔板将箱体分为左箱和右箱,隔板上设置有中间门;左箱和右箱底部分别设置有模拟道路装置,模拟道路装置上设置有力学加载装置;

4、左箱内有高温试验装置,用于进行高温试验;右箱内设置有低温试验装置,用于进行低温试验。

5、优选的,高温实验装置包括:

6、第一温度调控组件,用于调节温度,包括第一不锈钢加热器排;

7、第一湿度调控组件,用于调节湿度,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除湿设备102和第一加湿设备;

8、第一降雨模拟组件,用于模拟降雨,包括多个第一喷头排,每个所述第一喷头排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每个第一喷头排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喷嘴;

9、阳光模拟组件,用于模拟阳光,包含全光谱灯;

10、第一风速模拟组件,用于模拟吹风,包含第一风机;

11、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不锈钢加热器排、第一风扇、第一除湿设备、第一加湿设备、第一电磁阀、全光谱灯和第一风机电连接;

12、低温实验装置包括:

13、第二温度控制组件,第二不锈钢电加热器排和制冷循环机组,用于调节温度;

14、第二湿度调控组件,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除湿设备和第二加湿设备,用于调节湿度;

15、第二降雨模拟组件,用于模拟降雨,包括多个第二喷头排,每个所述第二喷头排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每个第二喷头排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喷嘴;

16、降雪及覆冰模拟组件,包括高压水泵和流体喷头,所述流体喷头的进水口与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用于模拟降雪及覆冰;

17、第二风速模拟组件,用于模拟吹风,包含第二风机;

18、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不锈钢电加热器排、制冷循环机组、第二风扇、第二除湿设备、第二加湿设备、高压水泵和第二风机电连接。

19、进一步优选的,左箱内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左端与箱体的左侧壁连接,第一框架右端与隔板左侧壁连接,第一框架上表面可拆卸的连接有丝网;丝网和箱体顶壁、箱体左侧壁和隔板左侧壁之间形成第一设备间,第一不锈钢加热器排、第一风扇、第一除湿设备、第一加湿设备和第一控制器设置在第一设备间内,全光谱灯和第一喷头排设置在第一框架下表面;第一风机设置在左箱的模拟道路装置上;右箱内上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左端与隔板的右侧壁连接,第二框架右端与箱体的右侧壁连接;第二框架上表面可拆卸的连接有丝网;丝网和箱体顶壁、箱体左侧壁和隔板左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设备间,第二不锈钢电加热器排、制冷循环机组、第二风扇、第二除湿设备、第二加湿设备、高压水泵和第二控制器设置在第二设备间内,第二喷头排和流体喷头设置在第二框架的下表面;第二风机设置在右箱的模拟道路装置上。

20、优选的,模拟道路装置包括模拟道路和防冷桥;防冷桥设置在箱体底部,防冷桥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模拟道路设置在凹槽内,力学加载装置设置在模拟道路上。

21、进一步优选的,防冷桥材质为保温材料。

22、进一步优选的,力学加载装置为模拟车辆,模拟车辆设置有可变的负载。

23、优选的,左侧门和右侧门为升降门,中间门为双开铰链门;左侧门、右侧门和中间门上分别设置有玻璃观察窗。

24、优选的,箱体外侧、中间门、左侧门和右侧门均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25、优选的,所述左箱和右箱内分别设置有摄像头和照明灯。

26、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设置有整流网。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实用新型可针对具体的天气状态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模拟,并对该具体的天气类型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全时域的分析,实现路面从铺筑完成到路面破坏进行全时域的监测研究;

29、本实用新型可进行高温试验或低温实验,并可进行高温、低温交替试验,可用于对路面与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左侧板上设置有左侧门(12),箱体(1)的右侧板上设置有右侧门(13);所述箱体(1)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11),所述隔板将箱体分为左箱和右箱,隔板上设置有中间门(111);所述左箱和右箱底部分别设置有模拟道路装置(14),所述模拟道路装置(14)上设置有力学加载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试验装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道路装置(14)包括模拟道路(141)和防冷桥(142);所述防冷桥(142)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防冷桥(14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模拟道路(141)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力学加载装置(15)设置在所述模拟道路(1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冷桥(142)材质为保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一项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加载装置(15)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门(12)和右侧门(13)为升降门,所述中间门(111)为双开铰链门;左侧门(12)、右侧门(13)和中间门(111)上分别设置有玻璃观察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侧、中间门(111)、左侧门(12)和右侧门(13)均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和右箱内分别设置有摄像头和照明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设置有整流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环境模拟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全时域环境模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的左侧板上设置有左侧门,箱体的右侧板上设置有右侧门;箱体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隔板将箱体分为左箱和右箱,隔板上设置有中间门;左箱和右箱底部分别设置有模拟道路装置,模拟道路装置上设置有力学加载装置;左箱内有高温试验装置,用于进行高温试验;右箱内设置有低温试验装置,用于进行低温试验。本技术可针对具体的天气状态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模拟,并对该具体的天气类型对路面状态的影响进行全时域的分析,实现路面从铺筑完成到路面破坏进行全时域的监测研究。

技术研发人员:刘状壮,郑文清,沙爱民,胡力群,蒋玮,马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