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4664发布日期:2023-09-16 17:2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压差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


背景技术:

1、压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被测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水压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和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相对应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

2、常见的压差传感器通过在膜片两侧设置底座保护膜片,防止压力过载导致膜片不可逆的损坏,但是膜片底座的表面必须设有用于检测压力的通孔,当膜片即将过载时,膜片会贴合在膜片底座的一侧表面,若此时压差仍然继续增加,则通孔处膜片不具有支撑防护结构,过大的压差容易使该处的膜片凹进通孔而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膜片底座、位于膜片底座两侧的进入腔,所述膜片底座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入腔连通的侧腔,所述侧腔的内部设置有过载驱动结构,所述过载驱动结构包括由压差驱动的密封滑块、与密封滑块相连的滑杆、与滑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液压筒,所述进入腔的内部设置有过载防护结构,所述过载防护结构包括与第一液压筒连通的第二液压筒、以及受第二液压筒驱动用于封堵通孔的防护杆。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膜片底座内部设置有压差腔以及用于将压差腔一分为二的膜片,该设置是压差传感器的常规设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液压筒与第二液压筒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便于将压差传递成机械动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滑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且所述侧腔内壁设置有供弹簧受力的凸缘,设置弹簧是为了降低密封滑块随压差滑动的灵敏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液压筒的内部设置有与防护杆连接的密封杆,所述防护杆的顶端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块,设置限位块用于使防护杆进入通孔后,防护杆的底端与压差腔齐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设置凹槽的作用是防止防护杆彻底堵塞通孔。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差过载驱动结构,将多余溢出的压力差转化成机械动力,并将该动力作用于过载防护结构,通过防护杆将原本连通的通孔封堵,对膜片底座上唯一的漏洞进行防护,防止膜片在过载时被强压差压入通孔以致于发生变形、损坏膜片。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膜片底座(11)、位于膜片底座(11)两侧的进入腔(18),所述膜片底座(1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通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入腔(18)连通的侧腔(16),所述侧腔(16)的内部设置有过载驱动结构(2),所述过载驱动结构(2)包括由压差驱动的密封滑块(21)、与密封滑块(21)相连的滑杆(22)、与滑杆(22)滑动连接的第一液压筒(24),所述进入腔(18)的内部设置有过载防护结构(3),所述过载防护结构(3)包括与第一液压筒(24)连通的第二液压筒(31)、以及受第二液压筒(31)驱动用于封堵通孔(13)的防护杆(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底座(11)内部设置有压差腔(12)以及用于将压差腔(12)一分为二的膜片(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筒(24)与第二液压筒(31)之间通过连接管(2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滑块(21)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23),且所述侧腔(16)内壁设置有供弹簧(23)受力的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筒(31)的内部设置有与防护杆(33)连接的密封杆(32),所述防护杆(33)的顶端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块(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3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过载防护功能的压差传感器外壳,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膜片底座、位于膜片底座两侧的进入腔,膜片底座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通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入腔连通的侧腔,侧腔的内部设置有过载驱动结构,过载驱动结构包括由压差驱动的密封滑块、与密封滑块相连的滑杆、与滑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液压筒,本技术通过设置压差过载驱动结构,将多余溢出的压力差转化成机械动力,并将该动力作用于过载防护结构,通过防护杆将原本连通的通孔封堵,对膜片底座上唯一的漏洞进行防护,防止膜片在过载时被强压差压入通孔以致于发生变形、损坏膜片。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康,赵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康特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