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7106发布日期:2023-05-05 13: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生产加工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玻璃纤维制造中,如图1所示,玻璃液从漏板1流出,经过冷却后,形成玻璃纤维2,玻璃纤维2绕过涂油辊3后,涂覆上浸润剂,而涂油辊3表面到上分束器(上分束板4)与丝束交点水平距离(涂油包角7——图1中垂直线5与穿过分束板孔洞6的玻璃纤维夹角)影响玻璃纤维浸润剂涂覆效果,此位置测量时只能在线测试,更换分束板支架或浸润剂涂油辊后需要拉丝后再进行测量,出现不合格时需在线调整,再进行测量,此期间玻璃纤维涂覆效果有所波动,不利于产品质量稳定。

2、另外测量过程中需要尺子贴紧丝束,易蹭飞丝,影响玻璃纤维拉丝作业。对于测量手法不熟练人员测量包角时基本不敢让尺子贴紧玻璃纤维丝束,影响测量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的装置,确保更换分束板支架或浸润剂涂油辊后涂油包角可以停机完成测试和调整,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且目视化测试方便快捷。确保正常拉丝过程中包角位置校正测试时,无需与丝束接触,测试过程不在影响玻璃纤维拉丝作业,且目视化测试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由新型上分束板、观察孔、上配重坨、下配重坨、指示板和连接线组成,所述观察孔设置在新型上分束板上,所述上配重坨、下配重坨、指示板和连接线组成新试吊锤,通过观察孔观察新试吊锤位置以判断涂油包角的位置。

4、进一步的,所述上配重坨位于新型上分束板的上方,所述下配重坨位于新型上分束板的下方,所述指示板位于观察孔的下方、下配重坨的上方,所述上配重坨、下配重坨与指示板通过连接线连接成一体。

5、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为半圆形孔,方便连接线穿过观察孔,同时方便观察指示板的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观察孔设置在新型上分束板的两侧。

7、进一步的,半圆形所述观察孔的圆心与分束板孔洞中的丝束的垂直距离设计为包角标准中心值。

8、进一步的,所述上配重坨重量大于连接线、指示板和下配重坨重量总和,用于固定连接线、指示板和下配重坨在合适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板上设有若干中空的网格孔,减少空气流动导致指示板的摆动。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包括两根上连接线和两根下连接线,所述指示板两侧各设有两个穿线孔,指示板通过两侧的穿线孔分别与上连接线的下端和下连接线的上端固定连接。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此装置操作简单,易操纵。

13、(2)此装置测量满足开机和停机测量,并且有利于包角调整。

14、(3)此装置目视化测试方便快捷。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新型上分束板(41)、观察孔(11)、上配重坨(12)、下配重坨(13)、指示板(14)和连接线(15)组成,所述观察孔(11)设置在新型上分束板(41)上,所述上配重坨(12)、下配重坨(13)、指示板(14)和连接线(15)组成新试吊锤,通过观察孔(11)观察新试吊锤位置以判断涂油包角(7)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配重坨(12)位于新型上分束板(4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孔(11)为半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孔(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观察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观察孔(11)的圆心与分束板孔洞(6)中的丝束的垂直距离设计为包角标准中心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配重坨(12)重量大于连接线(15)、指示板(14)和下配重坨(13)重量总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板(14)上设有若干中空的网格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15)包括两根上连接线和两根下连接线,所述指示板(14)两侧各设有两个穿线孔(16),指示板(14)通过两侧的穿线孔(16)分别与上连接线的下端和下连接线的上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涂油系统包角目视化装置,由新型上分束板、观察孔、上配重坨、下配重坨、指示板和连接线组成,所述观察孔设置在新型上分束板上,所述上配重坨、下配重坨、指示板和连接线组成新试吊锤,通过观察孔观察新试吊锤位置以判断涂油包角的位置,通过观察孔的标准包角范围与上配重坨,下配重坨,指示板,链接线组成新试吊锤的实际包角情况进行目视化化比对,判断包角是否合格;此装置操作简单,易操纵;满足开机和停机测量,并且有利于包角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韩林,万维维,杨伟忠,王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