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通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1125发布日期:2023-07-07 14:1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通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检验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通池。


背景技术:

1、流通池常用于液体样品流动并进行检测,其往往一端连接试剂池,另一端连接处理池等。在实际使用中,试剂池中的试剂会从流通池的入口进入,在流通池的通道中进行流动以及与其他试剂发生反应等,然后通过流通池的出口排出流通池,但是流通池会由于密封性、试剂的挥发性、以及进入流通池时不可避免的带入气泡等问题,导致流通池中易存在气体,产生气体堆积,甚至可能会影响试剂的反应,以及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通池,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通池,所述流通池包括本体、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

3、所述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流动腔,所述流动腔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

4、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位于靠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流动腔连通;

5、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并且位于靠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流动腔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本体上相对的两端。

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池还包括第一连接歧管和第二连接歧管;

7、所述第一连接歧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一连通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歧管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8、所述第二连接歧管连接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二连通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歧管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9、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夹层基板,所述夹层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夹层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夹层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10、所述夹层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沿所述夹层基板的长度方向呈条形设置;

11、所述第一基板、所述镂空部和所述第二基板围成所述流动腔。

12、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均为斜面;

13、所述第一基板上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基板的厚度越小,所述第二基板上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基板的厚度越小。

1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镂空部相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和所述镂空部围成所述流动腔。

15、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远离所述第四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基板远离所述第三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16、所述第三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三条形凹槽,所述第四基板靠近所述第三基板的一面设置有第四条形凹槽,所述第三条形凹槽和所述第四条形凹槽围成所述流动腔。

17、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与所述流动腔对应的部分设置有观察窗。

1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池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流通池固定于操作位置的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所述第一夹持框能够绕与所述第二夹持框连接处翻转,在所述固定夹具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夹持框和所述第二夹持框分别套设于所述本体上。

19、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夹具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歧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歧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夹持框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将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框固定连接;

20、所述第二连接歧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歧管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夹持框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配合,以将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框固定连接。

21、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夹具,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夹具。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通池,通过沿长度方向设置流动腔,可以使试剂在流动腔中有充分的流动时间,能够实现充分的融合和反应等作用,而且可以顺滑的使气泡随试剂的流动而向后方移动,再者通过将管路设置在本体的两侧,可以便于气泡随着试剂的流动而排出流通池,大大降低流通池中的气泡量,减少气泡累积的现象,而且异侧设置管路,可以便于组件的安装、拆卸和维护。

23、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池包括本体、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池还包括第一连接歧管和第二连接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夹层基板,所述夹层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夹层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夹层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均为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镂空部相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和所述镂空部围成所述流动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远离所述第四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基板远离所述第三基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流动腔对应的部分设置有观察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池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流通池固定于操作位置的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所述第一夹持框能够绕与所述第二夹持框连接处翻转,在所述固定夹具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夹持框和所述第二夹持框分别套设于所述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夹具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歧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歧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夹持框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以将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框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夹具,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夹具。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通池,包括本体、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流动腔,流动腔沿本体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第一连通管路设置于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并且位于靠近本体的第一端的一侧,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第二连通管路设置于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并且位于靠近本体的第二端的一侧,第二连通管路与流动腔连通。这样,可以使试剂在流动腔中有充分的流动时间,实现充分的融合和反应,便于气泡随着试剂的流动而排出流通池,大大降低流通池中的气泡量,减少气泡累积的现象,而且异侧设置管路,可以便于组件的安装、拆卸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举,赵艳军,王雨田,王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思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