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连接电路及气体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2517发布日期:2023-09-02 16:4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连接电路及气体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连接电路及气体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1、气体监测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气体检测的检测仪器,而目前气体监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只能针对设定的几种气体进行监测,用户需要测量其他气体则需更换软硬件,或者占用其他接口外挂特殊接口的传感器,且在更换好对应的软件硬件或传感器后,在使用时需要将整个监测系统或设备放置到充满待测气体的待测环境当中,导致在对气体进行监测时容易由于气体进入系统内部结构造成故障,导致读数不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将系统本体设置在气体待测环境也可获取到准确气体测试数据的传感器连接电路及气体监测系统。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连接电路,包括控制端、检测端以及传感器端;

3、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检测端的一端相连,所述检测端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端相连,从而实现可将所述检测端以及所述传感器端放置在待测环境中,所述控制端放置在待测环境外的功能;

4、此外,所述检测端包括第一放大模块以及第二放大模块,所述传感器端上设有连接端工作电极以及连接端辅助电极,所述第一放大模块串联在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连接端工作电极之间,所述第二放大模块串联在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连接端辅助电极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端内还设有ad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放大模块相连,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相连,从而实现采集经由所述第一放大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大模块放大的采集信号并输入到所述控制端的功能。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大模块内设有第一放大单元以及第二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内设有第一运算放大器、场效应管以及连接插头;

7、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相连并接地,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相连,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外部供电,所述连接端工作电极以及所述连接端辅助电极均与所述连接插头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大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一电容;

9、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连接插头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以及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相连,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外部供电,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内设有第二运算放大器;

1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与外部供电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内还设有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

13、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ad转换模块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相互相连并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大模块内设有第三运算放大器;

15、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与外部供电相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以及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相连。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大模块内还设有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以及第九电容;

17、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还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相连,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相互相并接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所述连接插头的第四端以及所述ad转换模块相连,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8、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模块包括转换芯片、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以及第十四电容;

19、所述转换芯片的addr引脚以及gnd引脚相互相连并接地,所述转换芯片的ain0引脚与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ain1引脚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转换芯片的scl引脚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scl引脚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sda引脚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相互相连并与外部供电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vdd引脚与外部供电以及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ain3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端相连,所述转换芯片的ain2引脚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20、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气体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的传感器连接电路。

21、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分开设置控制端、检测端以及传感器端,并将检测端以及传感器端放置在待测环境内,控制端设置在待测环境外的设置方式,实现了防止待测环境内的气体进入控制端内导致参数不准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放大模块以及第二放大模块对检测端获取到的采集信号进行放大后发送到控制端进行识别,从而提升了采集信号读数的准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现有的监测系统需要将整个监测系统或设备放置到充满待测气体的待测环境当中,导致在对气体进行监测时容易由于气体进入系统内部结构造成故障,导致读数不准的情况发生,提升了采集信号读数的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