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03962发布日期:2023-05-10 19:0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监理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喷射物混凝土,是用喷射法施工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有“干拌”和“湿拌”两种施工法,一般采用“干拌”法。它是浆水泥、砂及最大粒径小于25毫米的石子按一定比例拌合后,装入喷射机,用压缩空气将干混合料沿管路输送至喷头处,与水混合并以40~60米/秒的高速喷射至作业面上。湿拌法则是将原材料预先加水拌和后喷射。

2、在对施工地点进行混凝土喷涂后,操作人员需要对喷涂地点进行平整度检测以及其他检测,常规的平整度检测装置使用激光标线等方式进行平整度检测,不能直观检测出不平整混凝土较其他位置混凝土的凹陷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混凝土喷涂表面平整度进行快速检测,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墙面平整度的若干锥形块,所述安装座上滑动穿设有若干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与所述锥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套筒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锥形块停止的第一控制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对混凝土喷涂面进行检测时,首先将若干齐平的锥形块与墙壁接触,然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套筒移动,活动套筒移动使得锥形块移动,当活动套筒推动锥形块移动并与其对应位置的墙壁接触时,第一控制组件使得锥形块停止,在墙壁存在不平整情况时,活动套筒移动距离不同,各个锥形块停止位置不同,此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动套筒移动距离直观的看出墙壁各个位置平整情况;通过设置活动套筒、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一控制组件,在锥形块移动并与墙壁接触时停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动套筒移动距离以及标尺直观地观察出各个锥形块对应墙壁位置的平整情况。

5、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穿入所述活动套筒内,所述活动套筒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丝杆滑移配合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套环,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套环螺纹配合,所述套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活动套筒滑移配合的第二容纳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套环移动,套环移动使得活动套筒移动,活动套筒沿第二容纳槽长度方向移动,活动套筒移动使得锥形块移动,当锥形块移动至与墙壁接触时,锥形块停止移动。

7、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冠齿轮以及直齿轮,冠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直齿轮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所述直齿轮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块滑移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电机驱动第一驱动杆转动,第一驱动杆转动使得若干直齿轮同时转动,直齿轮转动使得其对应的冠齿轮转动,冠齿轮转动使得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对应的锥形块移动,当某个位置的锥形块移动并与墙壁接触后,第一控制组件使得直齿轮移动并远离冠齿轮,此时直齿轮虽然由于限位块以及限位槽的作用下继续转动,但是直齿轮不与冠齿轮啮合,冠齿轮以及第一丝杆停止转动,活动套筒以及锥形块停止移动。

9、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块滑移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直齿轮与所述第一卡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块远离所述直齿轮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回复弹簧,所述第一回复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卡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块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块移动的第二控制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某个位置的锥形块移动并与墙壁接触后,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卡块移动,第一卡块移动并牵引直齿轮移动,直齿轮移动并远离冠齿轮,同时第二控制组件限制第一卡块移动,防止第一卡块在第一回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直齿轮虽然由于限位块以及限位槽的作用下继续转动,但是直齿轮不与冠齿轮啮合,冠齿轮以及第一丝杆停止转动,活动套筒以及锥形块停止移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控制杆以及第二卡块,所述控制杆滑动穿设于所述锥形块上,所述锥形块内开设有用于所述控制杆滑移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端部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回复弹簧,所述第二回复弹簧一端与所述控制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回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内侧壁固定连接;

12、所述第二卡块滑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抵接,所述第二卡块靠近所述第一卡块的端部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控制杆穿入所述第二卡块内并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杆以及所述第二卡块卡接状态的第三控制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锥形块并向墙壁靠近时,控制杆首先与墙壁接触,第二回复弹簧跟随锥形块移动不断推动控制杆移动,控制杆被墙壁推动并压缩第二回复弹簧后,控制杆相对锥形块向安装座方向移动,控制杆由于与第二卡块卡接,此时控制杆推动第二卡块移动,第二卡块移动并与第一卡块抵接,第二卡块移动并不断推动第一卡块移动,当控制杆运动到与锥形块齐平(即锥形块与控制杆同时与墙壁接触)时,第一卡块此时牵引直齿轮与冠齿轮停止啮合,第二控制组件同时限制第一卡块回到初始位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三卡块,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第二驱动杆,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杆滑移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卡块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所述第一卡块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卡块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驱动杆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三卡块滑移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三卡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回复弹簧,所述第三回复弹簧远离所述第三卡块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滑槽内侧壁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杆运动到与锥形块齐平(即锥形块与控制杆同时与墙壁接触)时,第一卡块此时牵引直齿轮与冠齿轮停止啮合,第一卡块向第三卡块方向移动,第三卡块与第一卡块上的第一卡槽卡接。

16、优选的,所述第三控制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若干第四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板滑移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二卡块内的端部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所述第四卡块抵接的第五卡块,所述控制杆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五卡块滑移配合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五卡块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回复弹簧,所述第四回复弹簧远离所述第五卡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侧壁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杆被墙壁推动并压缩第二回复弹簧后,控制杆相对锥形块向安装座方向移动,控制杆上第五卡块推动第四卡块移动,第四卡块移动使得第二卡块移动,第二卡块移动并推动第一卡块移动;当锥形块对墙壁平整度测试完毕后,操作人员驱动第二驱动杆移动,第二驱动杆移动使得限位板远离第二卡块,限位板远离第二卡块后,第五卡块失去第四卡块的限制作用,在第二回复弹簧的作用下,控制杆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三卡块远离第一卡块并解除与第一卡槽的卡接,在第一回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卡块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卡块同时推动第二卡块移动至初始位置。

18、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转动使得第二驱动杆在第三滑槽内滑动,第二驱动杆移动使得第三卡块远离第一卡块,第二驱动杆移动同时使得限位板远离第二卡块。

20、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五回复弹簧,所述第五回复弹簧一端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回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侧壁滑移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驱动杆移动使得第三卡块远离第一卡块以及第二驱动杆移动使得限位板远离第二卡块时,第一卡块移动至初始位置,直齿轮重新与冠齿轮啮合,此时操作人员使得电机反转,电机反转使得第一驱动杆反向转动,第一驱动杆反转使得直齿轮反转,直齿轮反转使得冠齿轮以及第一丝杆反转,活动套筒向初始位置移动,由于墙壁表面平整度问题,各个活动套筒到达初始位置的时间不同,当某个活动套筒首先到达初始位置后,套环移动至第一丝杆未含螺纹处,套环停止移动,套环对应的活动套筒从而停止移动,在第一丝杆转动再次驱动活动套筒远离安装座时,第五回复弹簧可以使得套环始终保持与第一丝杆螺纹的配合状态。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活动套筒、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一控制组件,在墙壁存在不平整情况时,活动套筒移动距离不同,各个锥形块停止位置不同,此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动套筒移动距离直观的看出墙壁各个位置平整情况;

24、2.通过在活动套筒上设置标尺,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出墙壁各个位置的平整度差距;

25、3.通过设置第五回复弹簧,第五回复弹簧可以使得套环始终保持与第一丝杆螺纹的配合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