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3220发布日期:2023-06-08 11:0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飞针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飞针测试是检查pcb板电性功能的方法之一,它用探针来取代针床测试,是针床测试的升级,使用多个由马达驱动的、能够快速移动的电气探针同器件的引脚进行接触并进行电气测量。

2、目前线路板的设计制作、小批量以及单件生产已成为业内的主流,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小型化,元器件密集化趋势明显,导致焊盘直径也越来越小。在市场上,飞针测试主要有立式飞针检测机和卧式飞针测试机,立式飞针测试机只能采用人工上料的方法,影响测试效率,且立式飞针测试机对单双面的薄的pcb板,测试速度慢,不仅影响测试速率,还会降低机器的使用效率,对测试的效果产生影响;此外,对于大批量的pcb板通用机床测试,由于部分测试点比较密集,对于测试模具要求较高,制做成本高昂,导致部分机器很难实现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线路板测试机器测试效率低以及批量线路板测试机器生产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

2、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卧式飞针检测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翻转机构、

4、第二检测机构和下料机构,

5、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的pcb板进行上料并传输至第一检测机构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运料车、载料台、机械手、吸盘和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载料台滑移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上,用来承载待检测的pcb板,所述运料车用于将所述载料台运至所述传输组件上;

6、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上料机构传输的pcb板即pcb板的正面进行检测;

7、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之后的pcb板进行翻转;

8、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对翻转后的pcb板即pcb板的反面进行检测;

9、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对检测完成的pcb板进行下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检测时,先通过上料机构将待检测的pcb板运至第一检测机构处进行正面pcb板的电性检测,接着第一检测机构将检测完成的pcb板继续传送至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将正面的pcb板翻转180度得到反面的pcb板,然后运至第二检测机构处进行反面pcb板的电性检测,最后下料机构将正反面均检测完成的pcb板进行下料收纳,继续进行后续pcb板的检测,从而实现了pcb板的卧式检测设计以及对pcb板的双面检测,自动化作业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还减少了人工的参与,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升机器的使用效率,以提升测试的效果,此外对于批量pcb板的检测也能够实现,极具有实用性价值。

11、其中,上料过程中,先将运料车推至传输组件一侧,将载料台放置于运料车上,接着将运料车运至上道工序处准备接收待测料,然后将装满待测料的运料车推至传输组件一侧,将载料台以及pcb板全部推至传输组件上,并通过定位组件对载料台进行限位,防止其滑落。接着机械手带动吸盘对pcb板进行自适应真空吸附,将pcb板转运至第一检测机构处进行后续的检测。如此,实现了自动化上料作业的同时,提升了效率,也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人工成本。

12、优选的,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辊轮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存储组件,所述存储组件包括支架和第二辊轮,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二辊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辊轮的使用可以实现对载料台的承载,也能够与载料台之间滑动,减小载料台推送过程中的摩擦。第二辊轮的设计,实现对pcb板承载的同时,也能够对pcb板进行传送。一物多用,提高实用性。

14、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将所述运料

15、车锁定,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导向轮、弹性件、第一连接件、锁定件和气缸,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轮、弹性件、锁定件和气缸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摆臂钩和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表面,所述摆臂钩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摆臂钩和所述弹性件用于固定运料车的固定杆,所述摆臂钩远离所述固定臂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气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时通过导向轮限制在合适的位置,固定杆将摆臂钩顶开,进入摆臂钩和固定臂之间,由于弹性件和弹簧连接,当固定杆进入后,会压缩弹簧,弹性件会讲固定杆压紧在该位置,传送完毕后,气缸带动第二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摆臂钩转动,运料车的固定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出。从而实现了锁止机构对运料车的锁定,以提升上料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定位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一侧,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载料台限位在所述传输组件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载料台被推送至传输组件上后,拨动定位杆,抵住载料台后侧防止其滑落,以提升后续的吸附及转运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导向组件、工作台、传送带、xy轴导轨、检测组件和电机,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和所述工作台之间,用于对pcb板的传送进行导向,所述电机和所述传送带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传动,所述两条传送带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xy轴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xy轴导轨上;所述工作台两侧还设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用于对pcb板的传输进行导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pcb板传送传送至第一检测机构时,先由导向组件进行承接并进行传送方向的导向,pcb板进入传送带上,传送带运至合适的位置,检测组件通过xy轴导轨对pcb板进行全面的电性检测,导向片的设置是保证pcb板位于传送带的传送轨道上,不会影响后续的传送和检测,从而实现了对pcb板正面检测的流程。

21、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支架、承接部件、导向杆和驱动部件,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上,所述承接部件穿设于所述导向杆,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承接部件在所述导向杆上滑移。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b板经存储组件传送后,由承接部件进行承接,驱动部件能够调节承接部件在导向杆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

23、优选的,所述承接部件包括承接板和限位板,所述承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承接板靠近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设有斜面,所述限位板和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用于对位于所述承接板上的pcb板进行限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用来承接pcb板,pcb板先从斜面的一侧逐步移至承接板的平面上,对pcb板也能够起到一个导向移动的作用, 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并对位于承接板上的pcb板进行限位以及方向导向。

25、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包括限位定板和限位动板,所述限位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限位动板和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限位传送带,所述限位传送带和所述限位动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传送带传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限位定板和限位动板之间的位置时,限位定板保持不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限位传送带传动,限位传送带带动限位动板移动,从而控制了限位定板和限位动板之间的距离。

27、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机架、翻转轮组和翻转电机,所述翻转轮组转动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架内,所述翻转轮组设为两层,用于将pcb板进行翻转得到反面的pcb板,所述翻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翻转轮组翻转。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检测机构输出的pcb板进入翻转轮组内,两层翻转轮组对pcb板起一个压紧定位的作用,然后翻转电机驱动翻转轮组旋转180度,即得到反面的pcb板。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通过多台机器连线的方式,实现了pcb板检测的自动化作业,以及卧式检测设计,同时还有对pcb板的双面检测,自动化作业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还减少了人工的参与,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升机器的使用效率,以提升测试的效果,此外卧式检测的设计对于批量pcb板的检测也能够实现,极具有实用性价值。自动化上料的设计也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成本,吸盘的自适应真空吸附,提升了机械手在抓取和转运时的稳定性以及运输效率,其他器件的设计还体现了一物多用的理念,提升实用性。

31、2.上料时通过导向轮限制在合适的位置,固定杆将摆臂钩顶开,接着通过摆臂钩和弹性件进行固定,传送完毕后,气缸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摆臂钩转动,运料车的固定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出,从而实现了锁止机构对运料车的锁定,提升上料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