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2361发布日期:2023-07-05 21:1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道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除霜风道是车辆空调除霜除雾系统中的重要部件,通常位于汽车中控台内,靠近前挡风玻璃,用于供空调箱产生的热气导流至前挡风玻璃上,融化聚集在前挡风玻璃外的霜或者冰,同时避免前挡风玻璃表面温度低于车内空气温度时结雾,提高驾驶员行驶的安全性。

2、参照图1,除霜风道包括风道本体1,风道本体1端面开设有导流通道11,导流通道11沿风道本体1长度方向贯穿风道本体1,风道本体1一端用于供空调箱出风端连接,风道本体1另一端朝向前挡风玻璃,空调箱出风端排出的风通过导流通道11导向吹至前挡风玻璃上。风道本体1外壁间隔均匀连接有多个限位嵌块2,限位嵌块2位于风道本体1端部,限位嵌块2用于供空调箱出风端连接形成限位。

3、参照图1,限位嵌块2包括固定段21,抵接段22以及嵌入段23,固定段21、抵接段22以及嵌入段23依次端部连接,且固定段21、抵接段22以及嵌入段23均为条形板,固定段21长度方向和抵接段22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且抵接段22端部凸出风道本体1端面;嵌入段23长度方向和固定段21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嵌入段23端部朝远离固定段21的方向延伸。风道本体1远离限位嵌块2的端部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一3和两个固定板二4,固定板一3和固定板二4位于风道本体1的两侧,且固定板一3与限位嵌块2位于风道本体1的同一侧。

4、参照图1,固定板一3端面开设有两个装配槽一31,装配槽一31贯穿固定板一3;固定板二4端面开设有装配槽二41,装配槽二41贯穿固定板二4。

5、工作人员将风道本体1安装在空调箱上,需要先将限位嵌块2嵌入空调箱进风端端面形成初步限位,当抵接段22长度过长或者过短时,无法将风道本体1完全嵌入空调箱出风端,使空调箱出风端排出的风易从空调箱与风道本体1的连接处溢出,从而使风道本体1对风的导向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风道本体与空调箱的连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风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连接有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检测抵接段长度,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抵接柱、传动件以及抵紧柱,所述抵接柱滑动连接在支撑柱端面,且所述抵接柱凸出支撑柱端面的端部用于抵接嵌入段端面,所述抵紧柱滑动连接在支撑柱端面,所述抵紧柱的滑移方向和抵接柱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所述抵紧柱凸出支撑柱端面的端部用于抵紧固定段端面,所述传动件用于接收抵接柱的动力并驱使抵紧柱的滑移;限位嵌块放置在所述支撑柱顶面,所述支撑柱顶面抵接抵接段端面形成限位,所述抵紧柱端部与抵接柱端部位于限位嵌块两侧,嵌入段端面抵接抵接柱端面,并驱使抵接柱端面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所述传动件接收抵接柱的动力驱使抵紧柱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当所述抵紧柱端面抵紧固定段端面时,抵接段长度合格;当所述抵紧柱端面未抵接固定段端面时,抵接段长度不合格。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风道本体放置在底座端面上,支撑柱顶面抵接抵接段端面形成限位,抵接柱端面抵接嵌入段端面,并驱使抵接柱端面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传动件接收抵接柱的动力,并驱使抵紧柱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当抵紧柱端面抵紧固定段端面时,抵接段长度合格,当抵紧柱端面未抵紧固定段端面时,抵接段长度不合格,实现对限位嵌块的检测,提高风道本体与空调箱的连接稳定性,使空调箱排出的风不易从空调箱与风道本体的连接处溢出,提高风道本体对风的导向率。

5、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与抵接柱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力驱使抵接柱端部凸出支撑柱端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嵌块脱离支撑柱时,嵌入段对抵接柱的抵紧力消失,弹性件弹力驱使抵接柱朝远离支撑柱的方向滑移,且抵接柱端部凸出支撑柱端面,实现抵接柱的复位,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抵接柱进行复位,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汽车风道的检测效率。

7、可选的,所述支撑柱朝向限位嵌块的端面开设有抵紧腔,所述抵紧腔朝远离限位嵌块的方向贯穿支撑柱,所述抵紧柱滑动连接在抵紧腔内,所述抵紧柱上连接有警示件,所述警示件用于检测抵紧柱端面抵紧固定段端面,所述抵紧柱外壁开设有用于容纳警示件的警示腔,所述警示腔位于抵紧柱远离限位嵌块的一侧,所述抵紧腔内壁封闭警示腔,所述警示件包括弹力件一和警示块,所述弹力件一弹力方向的两端连接在警示块端部和警示腔内壁上,所述弹力件一具有弹力驱使警示块端部凸出抵紧柱端面的趋势;当所述抵紧柱一端抵紧固定段端面时,所述抵紧柱另一端凸出支撑柱端面,所述抵紧腔内壁对警示腔的封闭效果消失,所述弹力件一弹力驱使警示块凸出抵紧柱端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风道本体放置在底座上时,支撑柱顶面抵接抵接段端面形成初步限位,嵌入段端面抵紧抵接柱端面,并驱使抵接柱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所述传动件接收抵接柱的动力并驱使抵紧柱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滑移,当抵紧柱一端抵紧固定段面时,抵紧柱另一端凸出支撑柱端面,且抵紧腔内壁对警示腔的封闭效果消失,弹力件一弹力驱使警示块凸出抵紧柱端面,使工作人员能直接观察到抵紧柱与固定段的抵紧情况,无需工作人员切换视角对抵紧柱与固定段的抵接面进行观察,进一步提高风道本体的检测效率。

9、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限位嵌块限位于支撑柱顶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驱动件一以及驱动板,所述驱动件一连接在底座上,所述驱动板端部连接在驱动件一移动端,所述驱动件一驱使驱动板靠近或远离支撑柱,当限位嵌块位于所述支撑柱端面时,所述驱动件一驱使驱动板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转动,且所述驱动板端面抵紧风道本体底壁形成限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限位嵌块放置在支撑柱顶面,抵接段端面抵接支撑柱顶面实现初步限位,驱动件一驱使驱动板朝靠近支撑柱的方向转动,驱动板端面抵紧风道本体底壁形成限位,使限位嵌块不易脱离支撑柱端面,提高测量组件对风道本体的检测精准度。

11、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风道本体限位于底座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驱动件二以及限位板,所述驱动件二连接在限位柱顶面,所述限位板端部连接在驱动件二移动端,所述驱动件二驱使限位板靠近或远离限位柱,所述限位板朝向限位柱的端面用于抵接固定板一端面,当固定板一端面抵接所述限位板端面时,所述驱动件二驱使限位板朝靠近限位柱的方向滑移,固定板一端面抵紧所述限位柱端面形成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板一放置在限位板端面时,驱动件二驱使固定板一朝靠近限位柱的方向滑移,固定板一端面抵紧限位柱端面形成固定,使风道本体在底座上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提高限位嵌块的检测精准度。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板朝向底座的端面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用于嵌入其中一个装配槽一,当所述固定板一端面抵接限位板端面时,所述抵接块外壁抵接装配槽一形成限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板一放置在限位板端面时,抵接块嵌入其中一个装配槽一,抵接块周向外壁抵接装配槽一内壁,使固定板一不易脱离限位板端面,实现固定板一在限位板上的限位。

15、可选的,所述限位柱上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检测装配槽一,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柱上,所述定位杆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远离限位板,当固定板一抵紧限位柱端面时,所述定位杆朝靠近固定板一的方向滑移,所述定位杆端部穿设另一个装配槽一,装配槽一在固定板一上的位置合格。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一端面抵紧限位柱端面,抵接块周向外壁抵接其中一个装配槽一周向内壁,提高风道本体在底座上的限位稳定性;工作人员驱使定位杆朝靠近固定板一的方向滑移,当定位杆端部穿设另一装配槽一时,装配槽一在固定板一上的位置合格,当定位杆端部无法穿设另一装配槽一时,装配槽一在固定板一上的位置不合格,实现对风道本体上装配槽一的检测,提高对风道本体在空调箱上的连接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弹力件二,所述弹力件二弹力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在限位柱与定位杆上,所述弹力件二具有弹力驱使定位杆朝远离限位板的方向滑移的趋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柱对装配槽一在固定板一上的位置检测结束时,工作人员松开定位柱,弹力件二弹力驱使定位柱朝远离限位板的方向滑移,实现定位杆的自动复位,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复位,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道本体的检测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底座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当限位嵌块外壁抵接所述支撑柱端面时,所述连接板位于风道本体靠近固定板二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端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固定板二,当所述连接杆端部穿设装配槽二时,装配槽二在固定板二上的位置合格。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风道本体限位于底座上,连接杆位于风道本体靠近固定板二的一侧,工作人员驱使连接杆朝靠近固定板二的方向滑移,当连接杆端部穿设装配孔二时,装配孔二在固定板二上的位置合格,当连接杆端部无法穿设装配孔二时,装配孔二在固定板二上的位置不合格,提高对风道本体的检测精度,进一步加强风道本体与空调箱的连接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弹力件三,所述弹力件三具有弹力驱使连接杆朝远离固定板二的方向滑移的趋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对固定板二上装配槽二的检测完成时,工作人员松开连接杆,弹力件三弹力驱使连接杆朝远离固定板二的方向滑移,实现对连接杆的自动复位,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复位,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道本体的检测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抵接柱、传动件和抵紧柱的设置,实现对限位嵌块的检测,使空调箱排出的风不易从空调箱与风道本体的连接处溢出,提高风道本体对风的导向率;

25、2.弹力件一和警示块的设置,使工作人员能直接观察到抵紧柱与固定段的抵紧情况,无需工作人员切换视角对抵紧柱与固定段的抵接面进行观察,进一步提高风道本体的检测效率;

26、3.定位杆的设置,实现对风道本体上装配槽一的检测,提高对风道本体在空调箱上的连接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