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装置、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18135发布日期:2023-04-30 01:0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装置、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切换装置、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泄漏诊断系统中,每次在进行泄漏诊断时,都需要先让燃油箱与碳罐之间连通,随后再使用设置在碳罐与外界大气之间的管路上的气泵往燃油箱、碳罐内的系统进行泵气,稳定后读取设置在碳罐与外界大气之间的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在一时间段后,再次读取压力传感器检测数据,通过压力降判断油箱与碳罐之间的系统是否存在泄漏。

2、存在的问题是,当存在泄漏时,上述泄漏诊断系统无法诊断出是碳罐侧存在泄漏,还是油箱侧存在泄漏,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出泄漏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装置、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用于燃油管路的分段式诊断,从而提高泄漏诊断的准确性。

2、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切换装置,包括:

4、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内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阀,所述移动阀具有第一换向位、第二换向位和第三换向位;

5、所述主体上或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用于供流体流通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部件,所述移动阀相对所述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移动后切换至不同的换向位,以使所述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处于不同的连通模式;

6、当所述移动阀处于所述第一换向位时,所述移动阀与所述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之间形成第一闭路且截止所述第二支路,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闭路的压力值;

7、当所述移动阀处于所述第二换向位时,所述移动阀与所述检测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之间形成第二闭路且截止所述第一支路,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闭路的压力值;

8、当所述移动阀处于所述第三换向位时,所述移动阀与所述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之间形成第三闭路,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闭路的压力值。

9、优选地,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第一检测支路和第二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10、所述移动阀具有多段密封部和多段通气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隔断或将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隔断,所述通气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或将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11、优选地,所述多段通气部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移动阀上的第一通气部、第二通气部和第三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和所述第二通气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部,所述第二通气部和所述第三通气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和所述密封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通气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13、优选地,还包括:移动阀控制部件和位于所述主体内的弹性部件,所述移动阀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阀在所述滑动空间内移动以切换至不同的换向位,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对所述移动阀施加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作用力与所述移动阀控制部件对所述移动阀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14、一种诊断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装置。

15、优选地,所述诊断系统还包括:

16、油箱,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支路;

17、碳罐,所述碳罐连接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碳罐还通过第一管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

18、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碳罐之间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

1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以及获取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值。

2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之间连通有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上连通设置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用于在所述油箱内的压力高于预设压力时将所述油箱内的压力释放至所述碳罐一侧。

21、一种诊断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诊断系统。

22、优选地,当处于泄漏诊断模式时,诊断方法包括:

23、所述发动机启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阀关闭和所述第二连通阀打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三换向位,形成所述第三闭路,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碳罐;

24、所述发动机进行抽气,当所述第三闭路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第二连通阀;

25、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变化判断所述油箱与所述碳罐之间以及所述碳罐与所述第二连通阀之间是否存在泄漏,或者,所述控制器先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一换向位,然后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变化判断所述油箱与所述切换装置之间是否存在泄漏,或者,所述控制器先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二换向位,然后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变化判断所述碳罐与所述切换装置之间是否存在泄漏。

26、优选地,当处于脱附诊断模式时,诊断方法包括:所述发动机启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打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二换向位,形成所述第二闭路,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是否存在波动判断所述碳罐是否存在脱附。

27、优选地,所述诊断系统应用于混合动力型车辆,当处于纯电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一换向位或所述第二换向位,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均关闭。

28、优选地,当发动机关闭且处于加油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阀打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三换向位,形成所述第三闭路并进行加油;当加油完毕,关闭所述油箱盖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一换向位或所述第二换向位。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30、本发明的切换装置,通过调整移动阀的位置,可以使切换装置具有三种不同工作状态。

31、本发明的诊断系统,通过切换装置实现燃油管路的分段式泄漏诊断,从而提高泄漏诊断的准确性。

32、本发明的泄漏诊断方法,提供了车辆处于四种不同模式时的工作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诊断系统的用途和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第一检测支路和第二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通气部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移动阀上的第一通气部、第二通气部和第三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和所述第二通气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部,所述第二通气部和所述第三通气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和所述密封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通气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沿所述移动阀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阀控制部件和位于所述主体内的弹性部件,所述移动阀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阀在所述滑动空间内移动以切换至不同的换向位,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对所述移动阀施加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作用力与所述移动阀控制部件对所述移动阀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6.一种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之间连通有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上连通设置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用于在所述油箱内的压力高于预设压力时将所述油箱内的压力释放至所述碳罐一侧。

9.一种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诊断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泄漏诊断模式时,诊断方法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脱附诊断模式时,诊断方法包括:所述发动机启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打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二换向位,形成所述第二闭路,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是否存在波动判断所述碳罐是否存在脱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系统应用于混合动力型车辆,当处于纯电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一换向位或所述第二换向位,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均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动机关闭且处于加油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阀打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三换向位,形成所述第三闭路并进行加油;当加油完毕,关闭所述油箱盖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阀移动至所述第一换向位或所述第二换向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装置、诊断系统及诊断方法。切换装置的主体具有滑动空间,滑动空间内设置有移动阀,移动阀具有第一换向位、第二换向位和第三换向位,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检测支路;检测支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部件,移动阀相对检测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移动后切换至不同的换向位,以使检测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处于不同的连通模式。当移动阀处于第一换向位时,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一闭路的压力值;当移动阀处于第二换向位时,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二闭路的压力值;当移动阀处于第三换向位时,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三闭路的压力值。该切换装置用于燃油管路的分段式诊断,能够提高泄漏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立影,付静,洪润江,陈起航,陆涔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恩都法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