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及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31362发布日期:2023-05-05 11:3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集成光学陀螺精度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1、集成光学陀螺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实现的旋转角速率测量装置,常用于惯性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平面波在旋转系统中传播时的相位差来测量旋转的角速率,并通过信号处理实现角度、角速率等信息的提取。

2、由于集成光学陀螺数据刻蚀在铌酸锂基层上的集成部件,如遇元器件损坏的情况下,十分不容易查找问题及修复问题。现有的集成光学陀螺微环耦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顺时针光路1、逆时针光路2、调制器3、敏感微环4,其中顺时针光路将光信号输出给调制器,由调制器进入敏感微环,在敏感微环谐振后将通过的光信号通过调制器输出给逆时针光路。其中调制器为微环耦合结构的重要元器件,此元器件如发生损坏,则使得输出结果不准确,且调制器损坏的发现及修复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调制器进行光信号调制的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及调整方法。

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包括刻蚀形成的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所述敏感微环靠近顺时针光路位置为与顺时针光路平行的顺时针光路微环段,所述敏感微环靠近逆时针光路的位置为与逆时针光路平行的逆时针光路微环段,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微环段之间设有第一耦合间距,逆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微环段之间设有第二耦合间距,第一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一调整电压,第二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二调整电压。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第一调整电压及第二调整电压的电压电极通过刻蚀设置。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第一调整电压及第二调整电压的电压电极通过粘贴设置。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刻蚀在铌酸锂基层上。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顺时针光路及逆时针光路宽度相同,均为500nm±200nm。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耦合间距及第二耦合间距均在200 nm -900 nm之间。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调整方法,用于调整上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包括如下方法:

9、s1.用光源对顺时针光路进行光路照射,通过调整第一调整电压大小,检测顺时针光路的光线强度;

10、s2.当步骤s1的光线强度最大时,停止调整第一调整电压,并此时将第一调整电压持续加载在第一耦合间距上;

11、s3.调整第二调整电压,用光源对顺时针光路进行光路照射,检测顺时针光路的光线强度;

12、s4. 当步骤s3的光线强度最大时,停止调整第二调整电压,并此时将第二调整电压持续加载在第二耦合间距上。

1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4、由于使用了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在顺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逆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通过耦合间距进行光耦合,并通过第一调整电压,第二调整电压调整耦合效率,使得在不使用调制器的情况下,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及敏感检测,避免了因重要元器件的损坏,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1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刻蚀形成的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所述敏感微环靠近顺时针光路位置为与顺时针光路平行的顺时针光路微环段,所述敏感微环靠近逆时针光路的位置为与逆时针光路平行的逆时针光路微环段,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微环段之间设有第一耦合间距,逆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微环段之间设有第二耦合间距,第一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一调整电压,第二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二调整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电压及第二调整电压的电压电极通过刻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电压及第二调整电压的电压电极通过粘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刻蚀在铌酸锂基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顺时针光路及逆时针光路宽度相同,均为500nm±200n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间距及第二耦合间距均在200 nm-900 nm之间。

7.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调整方法,用于调整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集成光学陀螺精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集成光学陀螺的微环耦合结构及调整方法,包括刻蚀形成的顺时针光路、与顺时针光路平行设置的逆时针光路及夹在顺时针光路与逆时针光路之间的敏感微环,顺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之间设有第一耦合间距,逆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之间设有第二耦合间距,第一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一调整电压,第二耦合间距两侧设有第二调整电压。上述结构在顺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逆时针光路与敏感微环通过耦合间距进行光耦合,并通过第一调整电压,第二调整电压调整耦合效率,使得在不使用调制器的情况下,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及敏感检测,避免了因重要元器件的损坏,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颜苗,陈龙淼,左文龙,杨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