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汞及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34588954发布日期:2023-06-28 16:1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压汞及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汞及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


背景技术:

0、技术背景

1、渗透率是储层岩石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准确求取及预测渗透率对储层评价及油气开发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从地质角度出发,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影响。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原始的孔喉结构,而成岩作用控制着埋藏期储层孔喉含量及大小的变化程度,但两者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微观孔喉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控制。从孔喉结构角度出发,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压汞及分形理论是研究岩石孔喉结构的重要方法。本发明借助压汞实验深度挖掘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的关系, 在传统的孔-渗模型中引入分形理论,选取孔隙度、综合分形维数、孔喉半径为自变量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大大提升了渗透率预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方法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汞及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压汞实验数据,通过最优拟合法与加权平均法计算岩石孔喉的综合分形维数,挑选孔隙度、孔喉半径、综合分形维数为自变量,渗透率为因变量拟合渗透率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最终显示实测渗透率与预测渗透率吻合性高。本方法在传统的孔-渗模型中引入分形理论,选取孔隙度、综合分形维数、孔喉半径为自变量对渗透率进行预测更具有科学意义,大大提升了渗透率预测的精度。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压汞及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3、步骤1):样品分类、预处理:将所有样品切割、打磨为直径2.5cm、高2.5cm的柱塞样,并将样品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用于拟合渗透率预测模型,b组用于验证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4、步骤2):进行实验:所有样品进行孔隙度检测、渗透率检测及压汞实验,分别获取孔隙度、渗透率及压汞数据;

5、步骤3):绘制分形曲线:根据压汞测试结果,绘制以logshg为纵坐标、 logpc为横坐标的散点图,其中shg 为进汞饱和度,pc为进汞压力;

6、步骤4):分形曲线分段:在步骤3中的散点图中选择不同的logpc值为分界点,将散点图分为斜率明显不同的2段或者3段,并对各段的散点进行线性拟合,保证其相关系数r2≥0.9,并记录各段拟合的斜率ki;

7、步骤5):计算分形维数:根据步骤4拟合的各段斜率ki求取各段的分形维数dfi,然后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取2段式或者3段式样品的综合分形维数df;

8、步骤6):孔喉分类:根据压汞测得的孔喉半径数据,将孔喉分为大孔(r≥1000nm)、中孔(100nm≤r<1000nm)、过渡孔(10nm≤r<100nm)、微孔(r<10nm),并计算4类不同级别孔喉对应的渗透率贡献度;

9、步骤7):计算有效渗透率贡献最小孔喉半径,求取4类孔喉渗透率贡献度平均值与累积渗透率贡献度,将累积渗透率贡献度>95%时的孔喉级别的最小值作为有效渗透率贡献度最小孔喉半径rmin;

10、步骤8):建立综合分形维数df与有效渗透率贡献度最小孔喉半径rmin的关系:根据压汞实验结果,计算半径大于rmin的孔喉相对含量nrmin,并绘制综合分形维数df与nrmin的散点图,拟合综合分形维数df与孔喉含量nrmin的相关公式;

11、步骤9):拟合渗透率预测公式:根据a组样品的渗透率、孔隙度、分形维数、孔喉半径拟合渗透率预测模型公式;

12、步骤10):公式验证:根据步骤9得到的模型系数,对b组数据渗透率进行预测,建立实测渗透率与预测渗透率散点图,对渗透率预测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压汞实验会获得进汞压力pc及其对应的进汞饱和度shg,分别计算对进汞压力pc和进汞饱和度shg求对数,得到logpc和logshg;然后对进汞压力超过排驱压力之后的点绘制以logshg为纵坐标、 logpc为横坐标的散点图,此步骤需要对a、b组所有样品进行绘制散点图。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5各段分形维数dfi的计算方法及原理,根据毛细管分形理论,半径大于r的孔喉数量n与孔喉半径r存在一定的幂指数关系:

15、(1)

16、p(r)为孔喉半径分布函数、df是综合分形维数;

17、根据压汞法的毛细管模型可知,孔喉数量n与进汞量vhg存在如下关系:

18、(2)

19、l是指单位毛细管模型的长度,vhg是通过压汞法测得的进入样品的累计汞含量。公式1和公式2推导出公式3、4:

20、(3)

21、(4)

22、而累计进汞量vhg 与进汞饱和度shg有以下关系:

23、(5)

24、公式4、5联合,可推出:

25、(6)

26、根据杨-拉普拉斯方程:

27、(7)

28、pc指的是孔喉的毛细管压力,这个数值可以直接从压汞实验数据中得到; σ是表面张力; θ为接触角,根据公式(6)和(7)可得到:

29、(8)

30、将公式(8)等号两边进行对数变化:

31、(9)

32、(10)

33、(11)

34、a为常数,k为斜率;

35、根据公式(11),通过各段拟合的斜率ki来计算各段的分形维数dfi:

36、(12)

37、ki为各段拟合的斜率,dfi为分形维数dfi。

3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加权平均法求步骤5综合分形维数的基本公式为:

39、(13)

40、dfi为各段的分形维数,△pdi是各段范围的压力差。

4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加权平均法求取步骤5中2段式综合分形维数df,

42、首先,记录带计算样品的排驱压力pcd、最大进汞压力pcmax、拐点压力pc1;然后根据公式14计算2段式的综合分形维数df:

43、(14)。

4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加权平均法求取求取步骤5中3段式综合分形维数df,首先,记录带计算样品的排驱压力pcd、最大进汞压力pcmax和两个拐点压力pc1、pc2;然后根据公式15计算3段式的综合分形维数df:

45、(15)。

4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9拟合渗透率预测公式的原则和过程:基于致密砂岩渗透率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致密砂岩渗透率主要受孔喉总体含量、有效渗透率贡献孔喉含量与孔喉大小所控制。基于以上原则,优选孔隙度φ、综合分形维数df、最大孔喉半径ra为自变量对渗透率进行拟合,基本拟合方程为:

47、(16)

48、根据公式16,利用a组数据拟合系数a、b、c、d,记录相关系数r2。

49、本发明具有以下收益效果:

50、(1)基于渗透率控制因素分析,选取孔隙度、综合分形维数、孔喉半径为自变量对渗透率进行预测更具有科学意义;

51、(2)在传统的压汞渗透率预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分形维数,大大提升了渗透率预测的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