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及性能试验道路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76232发布日期:2023-11-09 18:5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及性能试验道路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性能试验方法及性能试验道路。


背景技术:

1、在纯电动乘用车开发过程中,为解决传统纯电动乘用车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多、结构效率不高。重量重、成本高以及电池容量低的问题,电池开始向下车体或底盘开始进行集成,改变电芯-模组-电池包的集成设计方式,直接将电芯集成在下部车身,电池上盖和车身底板合二为一,减少车辆零部件数量,冗余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增大电芯的布置空间。

2、但是,由于集成式电池包去除了冗余结构,电池和车身之间通过密封胶或密封条等密封件进行密封,密封形式与非集成式电池包的密封形式产生根本性变革,并对整车的密封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纯电动乘用车车身、电池包结构、电池包挂点和密封胶及密封条的耐久性以及高温、低温、泥浆和盐雾等环境应力引起的金属材料锈蚀和非金属材料老化、性能衰减等均会对密封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其可以检测车辆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道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所述性能试验方法包括:

3、以设定试验工况对试验车辆进行设定循环次数的循环试验;其中,所述设定试验工况依次包括第一环境应力工况、第一耐久试验工况、第二环境应力工况、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和环境交变工况,所述试验车辆包括集成式电池包;

4、对所述循环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

5、对所述涉水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性能检查,以确定试验车辆的密封性性能。

6、进一步地,

7、所述第一环境应力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一路线循环第一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一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泥浆池、扭转路、所述泥浆池、连续搓板路、所述泥浆池、第二共振路、所述泥浆池、第三共振路、所述泥浆池、鹅卵石路、所述泥浆池、碎石路、所述泥浆池;和/或,

8、所述第一耐久试验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二路线循环第二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二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鹅卵石路、扭转路、第三共振路、连续搓板路、第二共振路、碎石路;和/或,

9、所述第二环境应力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三路线循环第三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三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所述盐水搓板路、碎石路、所述盐水搓板路、连续搓板路、所述盐水搓板路、鹅卵石路、所述盐水搓板路、扭转路、所述盐水搓板路、第二共振、所述盐水搓板路;和/或,

10、所述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包括:试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四路线循环第四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四路线依次包括:连续搓板路、扭转路、第三共振路、碎石路、第一共振路、鹅卵石路、第二共振路;和/或,

11、所述环境交变工况包括:试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经过第五路线后,驶入交变环境中静置;其中,所述第五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连续搓板路、鹅卵石路、泥浆池、扭转路、第二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碎石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境应力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一路线:

13、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14、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及“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15、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16、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17、以35km/h-40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5km/h的速度,然后以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18、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19、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20、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21、以50km/h-5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22、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23、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24、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25、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制动标志处开始以2.5m/s2-3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26、以18km/h-22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久试验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二路线:

28、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29、以38km/h-4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30、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31、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32、以43km/h-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

33、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34、以40km/h-4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碎石路。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境应力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三路线:

36、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37、以15km/h-2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38、以48km/h-5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39、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40、以33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5km/h-50km/h的速度后,以45km/h-5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41、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42、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43、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44、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45、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46、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47、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48、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3m/s2-4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49、以15km/h-2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5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耐久试验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四路线:

51、以33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5km/h-50km/h的速度,以45km/h-50km/h的速度的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52、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53、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54、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4m/s2-5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55、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56、以25km/h-27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57、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58、进一步地,所述环境交变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五路线:

59、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60、以35km/h-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

61、以25km/h-27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62、以18km/h-22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63、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64、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65、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66、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67、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4m/s2-5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68、进一步地,试验车辆在所述交变环境中,

69、在温度未45℃±2℃、相对湿度为65%±5%的高温高湿环境中静置第一时长;

70、在常温环境中静置第二时长;

71、在温度为-35℃±2℃的低温环境中静置第三时长。

72、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循环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包括:

73、试试验车辆以20km/h-30km/h的速度在涉水路段循环行驶第五设定次数,以完成涉水试验。

74、进一步地,性能检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75、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穿孔,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扩展延伸孔,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穿孔,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扩展延伸孔,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龟裂,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密封不良。

7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道路,所述性能试验道路包括左车道和右车道;

77、其中,所述左车道包括铺装路;

78、所述右车道包括试验路面;

79、所述试验路面包括第一共振路、连续搓板路、鹅卵石路、泥浆池、扭转路、第二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和碎石路,且所述试验路面中相邻的不同路段通过铺装路连接。

80、进一步地,

81、所述第一共振路包括两列交替排列的长方形路块,且所述长方形路块的长度方向与行车车向垂直;和/或,

82、所述鹅卵石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左转弯道、右转弯道和第二左转弯道;和/或,

83、所述泥浆池呈倒等腰梯形结构;和/或,

84、所述扭转路包括两列等腰梯形水泥块,且所述两列等腰梯形水泥块左右交错间隔排列;和/或,

85、所述第二共振路包括为两列交替排列的长方形路块,且左侧的长方形路块的长度方向与行车车向成30°,右侧的长方形路块与行车车向成45°;和/或,

86、所述第三共振路包括两列随机排列的长方形路块;和/或,

87、所述碎石路包括左转弯道路,所述碎石路包括铺装路层和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铺设于所述铺装路层的上方。

8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89、本技术可通过第一环境应力工况、第一耐久试验工况、第二环境应力工况、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和环境交变工况等设定试验工况,对设置有集成式电池包的试验车辆进行设定循环次数的循环试验,来模拟车辆的实际使用过程,然后再对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然后再对试验车辆进行性能检查,以确定车辆的密封性。本技术可以以较短周期、较低成本以及可控地测试得到车辆的密封性性能,可以更好地确定试验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情况,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在使用寿命内的结构和功能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