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98589发布日期:2023-09-02 03:5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1、发射设备将射频信号发射至接收设备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长t1可以分为两段,分别为发射设备的上电时长t2,射频信号由发射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时长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其中,参数tof能够反映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测距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2、在测距领域,参数tof为待求解量,可以通过参数t1减去参数t2确定。然而,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只有参数t1能够直接测量得到,参数t2只能通过估计确定,或通过在射频通路中增加硬件测量确定。

3、通过估计确定参数t2,误差较大。而通过在射频通路中增加硬件测量参数t2,又会增加测量成本。因此,如何低成本,高精度地测量参数t2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测量方法,测距方法及通信设备,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并且根据该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和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减小测距过程中的误差,使测距结果更加精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参数测量方法,包括:获取m组采样数据,m组采样数据为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通信设备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发射通路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通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第一采样是指,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一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组采样数据。其中,n大于或等于3,m大于或等于2与n的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n个通信设备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 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第一上电时长为发射通路的上电时长。第二上电时长为接收通路的上电时长。

4、基于该方案,各通信设备中均未增加额外的硬件,只需根据n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第一采样得到的m组采样数据,就可以准确确定出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包括: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发射设备是指发射射频信号的通信设备。接收设备是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通信设备。第一时长是指射频信号由发射设备传播至接收设备所需要的时长。第二时长是指对应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m组采样数据中的信息快捷准确地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包括:根据m组采样数据确定至少2×n个等式关系。等式关系是指每组采样数据中第一时长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之和等于第二时长与接收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之和。根据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预先存储的n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求解2×n个等式关系,得到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m组采样数据对应的等式关系准确地确定各通信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采样数据用于指示各采样点所采集的射频信号的相位。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对各组采样数据中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解缠绕,得到多组第一数据。确定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接收到噪声的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与第二采样点之间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单调递增。第二采样点为对应的第一数据中最后一个采样点。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基于该方案,可以快速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各组第一数据中的第一采样点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将第一采样点对应的时刻减去对应采样数据中开始采样的时刻,得到对应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各组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包括:分别以采样数据中的各采样点为分界点,将采样数据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基于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用于指示以采样点为分界点时,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数据分布差异。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确定第一采样点,第一采样点为对应的差异值最大的采样点。根据第一采样点确定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累计分布函数,计算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包括:对每次分出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第一检验,得到各采样点对应的差异值。第一检验为以下任一种:kolmogorov-smirnov检验,kuiper检验。

1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测距方法,用于测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通过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确定。测距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的发射通路上电并发射射频信号,第二设备的接收通路上电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数据。确定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根据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采样数据中的噪声时长,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基于第一设备的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一时长之和等于第二设备的第二上电时长与噪声时长之和,确定第一时长。第一时长是指射频信号由第一设备传播至第二设备所需要的时长。根据第二时长计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12、基于该方案,在计算出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时,可以剔除第一上电时长和第二上电时长的影响,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射频信号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时间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以较低的测距成本获得精度较高的测距结果。

13、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发射通路,接收通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天线通过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14、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15、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的参数测量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测距方法。

16、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技术特征均可对应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参数测量方法,或对应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测距方法,因此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