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24805发布日期:2024-01-06 23:1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测试,具体涉及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车辆在正常运行期间会产生电气骚扰和射频骚扰。这些骚扰信号频率范围宽且可以通过传导、耦合或辐射方式影响车载电气/电子部件和系统。目前,绝大部分车辆安装了用于实现控制、监视和显示等功能的电气/电子部件和系统,其受到车辆自身电气/电子系统产生的骚扰而发生性能下降,甚至永久损坏。

2、《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gb/t21437)规定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和抗扰性、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以及沿高压屏蔽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和抗扰性的试验方法。其中,评价部件对电源线或数据线瞬态的抗扰性推荐采用试验脉冲发生器进行台架试验(详见gb/t21437.1-2021、gb/t21437.2-2021、gb/t21437.3-2021)。由于某些部件对电骚扰的一些特性如脉冲重复率、脉宽以及相对其他信号的时间特别敏感,而推荐方法中未涵盖车辆中产生的所有瞬态形式,具有局限性。

3、《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扰性试验方法》(gb/t33014)规定了大电流注入(bci)法,即使用电流注入探头,将骚扰信号直接耦合到线束上进行抗扰度试验的一种方法。注入探头为电流互感器,被测装置(dut)的线束穿过其中,通过改变试验严酷等级和感应骚扰的频率进行抗扰试验。

4、车辆、电气电子系统/部件在车辆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影响其他车辆、系统/部件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为车辆电磁兼容(vehicl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emc设计与emc测试是相辅相成的,emc设计的好坏需要通过emc测试来衡量。在产品的emc设计和研制的全过程中,进行emc的相容性预测和评估,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并采取必要的抑制和防护措施,从而确保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5、上述测试方法(瞬态抗扰性试验方法和大电流注入(bci)法)存在如下不足:

6、1.瞬态抗扰性试验采用的试验脉冲发生器只是典型的脉冲形式,未能涵盖车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瞬态脉冲,即脉冲波形是固定的且与整车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波形有差异,不能反映整车实际使用中应可能出现的系统间干扰问题。

7、2.大电流注入(bci)法注入的干扰信号是固定的调制信号,且电流注入仅在100khz~400mhz下进行,干扰信号频率、干扰信号调制不能完全体现整车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车内噪声。

8、3.上述方法需要特殊设备及环境,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存在产品验证不够充分,不能体现产品真实的电磁抗干扰性能,增加了测试成本,整车可能存在潜在的线束间耦合干扰的风险。

9、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包括:

3、将整车的线束按区域进行分类并根据车辆状态采集电磁信号,将采集到的电磁信号进行数据整理筛选出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用于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用于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的电磁信号输入到信号发生器进行试验前校准,将校准完成后的电磁波信号进行线束间耦合抗扰干扰测试并进行结果判定。

4、其中,将整车的线束按区域进行分类包括:发动机舱内线束(eh)、乘员舱内线束(wh)、车门线束(dh)、高压线束(hv)、车身线束(bh)、顶棚线束(rh)、电动助力转向线束(eph)、发动机接地线(egh)、底板线束(uh)、仪表板线束(iph)、蓄电池线束(bth)。

5、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包括其强度最高、宽度最大和频率范围最大的信号数据,并对波形不一致的电磁信号作为备选电磁信号进行保存。

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将整车的线束按区域进行分类并根据车辆状态采集电磁信号,整理并筛选出用于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的电磁信号,具体的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系统由信号发生器、耦合钳等组成,信号发生器将实车采集的电磁信号输入给信号耦合钳,最后通过耦合钳将实车电磁信号注入到线束中,模拟实车线束间耦合的情况,通过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评估实车同等情况下线束的串扰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整车的线束按区域进行分类包括:发动机舱内线束(eh)、乘员舱内线束(wh)、车门线束(dh)、高压线束(hv)、车身线束(bh)、顶棚线束(rh)、电动助力转向线束(eph)、发动机接地线(egh)、底板线束(uh)、仪表板线束(iph)、蓄电池线束(bt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状态包括上电状态匀(mode1)、速运行状态(mode2)、车辆加速状态(mode3)和车辆减速状态(mode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具体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复杂电磁环境下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方法,涉及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将整车的线束按区域进行分类并根据车辆状态采集电磁信号,将采集到的电磁信号进行数据整理筛选出区域内线束中电磁噪声幅宽值最大的数据用于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用于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的电磁信号输入到信号发生器进行试验前校准,将校准完成后的电磁波信号进行线束间耦合抗扰干扰测试并进行结果判定。该方法通过耦合钳将实车电磁信号注入到线束中,模拟实车线束间耦合的情况,通过线束间耦合抗扰测试评估实车同等情况下线束的串扰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付国良,武晓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