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1427发布日期:2024-02-22 21:1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具体提供一种电极电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在对极片进行测量时,需要提前将极片裁切成固定长度的极片,然后改变对电极探头与极片接触的位置,从而实现极片不同区域的电极电位的检测,在检测一个极片后需要停机并更换新的极片,从而导致检测时间长,效率低。

2、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在检测极片的电极电位时所需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电位测量装置,所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包括极片输送机构、检测台、测量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极片输送机构用于带动极片进行走带,所述检测台和所述测量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极片的两侧,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并朝向所述检测台设置;所述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以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抵接在所述检测台上从而接触所述极片以及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远离所述检测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测量机构正对所述检测台的方向;所述测量机构设置成在与所述极片接触时能够检测所述极片的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且所述测量机构还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同时测量多个区域的电极电位。

3、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极耳探头和多个对电极探头,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并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极耳探头和多个所述对电极探头依次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极耳探头朝向所述极片的极耳区域设置,在测量电极电位时,所述极耳探头与所述极耳区域接触,以能够将所述极耳区域与电化学工作站的正极接通;所述对电极探头朝向所述极片的非极耳区域设置,在测量电极电位时,所述对电极探头与所述非极耳区域接触,以能够将其与所述极片的接触区域与电化学工作站的负极接通,从而检测所述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

4、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还包括校准台和安装在所述校准台上的校准电极片,所述校准台与所述检测台间隔分布,所述滑动机构还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在测量位置和校准位置之间转移,在所述测量机构位于所述校准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滑动机构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接触和远离所述校准电极片,在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校准电极片接触时,测量机构能够检测其与所述校准电极片的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

5、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校准台和所述检测台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检测台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和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测量机构能够在所述测量位置与所述校准位置之间转移。

6、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还包括导辊,所述检测台与所述校准台之间具有供所述极片走带穿过的第一间隙,所述导辊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导辊与所述检测台或所述校准台转动连接,所述导辊设置成能够将所述极片的走带方向由所述第二方向改变为所述第一方向。

7、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校准台和所述检测台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和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测量机构在所述测量位置与所述校准位置之间转移。

8、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检测台上并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沿所述极片的走带方向,所述压辊位于所述测量机构的上游,所述压辊与所述检测台之间具有供所述极片走带穿过的第二间隙,所述极片在经过所述第二间隙时,所述压辊能够将所述极片压平。

9、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探头包括壳体、滑动件、参比电极、金属连接头和隔膜;所述金属连接头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连接头用于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所述滑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滑动件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滑动件沿其轴线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在所述滑动件的第二端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滑动件设置成能够在受力后沿其轴线方向朝向所述金属连接头移动以及能够在受力消失后背离所述金属连接头移动以恢复原位;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头连接,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通孔内,在所述滑动机构驱动所述对电极探头接触所述极片时,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二端接触所述隔膜的一侧,所述隔膜的另一侧接触所述极片。

10、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外套筒、抵接筒和第一弹簧,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抵接筒位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抵接筒抵靠;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的筒外壁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筒内壁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抵接筒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四限位部抵靠,且所述第三限位部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

11、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抵接筒的第二端之间。

12、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对电极探头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五限位部位于所述金属连接头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金属连接头与所述第五限位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连接头和所述第五限位部抵靠,且所述第五限位部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

13、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参比电极包括金属柱和检测电极片,所述金属柱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件连接,所述检测电极片连接于所述金属柱的第二端。

14、在上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

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滑动机构能够带动测量机构朝向和背离极片和检测台移动,以能够使测量机构与极片接触,从而检测极片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通过设置极片输送机构带动极片进行走带,能够改变测量机构所对应的极片的位置,从而使测量机构对极片的不同区域进行测量,实际检测过程中,对于卷绕的电芯来说,无需将极片切割为特定尺寸的极片,只需要将需要测量极片分离并开卷进行输送即可实现连续测量,节省了更换极片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此外,测量机构能够沿极片的宽度方向同时测量多个区域的电极电位,一次测量能够得到极片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区域的电极电位,其测量效率高,适用于卷绕结构的卷芯。

16、进一步地,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架、极耳探头和多个对电极探头,极耳探头和多个对电极探头依次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极耳探头对应极片的极耳区域,对电极探头对应极片的非极耳区域,使得滑动机构在带动对电极探头与极片接触时,极耳探头同步与极耳区域接触,从而同时形成多组测量通路,以便同时检测多个区域的电极电位,其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使用;此外,极耳探头随对电极探头同步运行并与极片接触,检测时只需要将电化学工作站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极耳探头和对电极探头即可进行测量,降低了将极耳区域与电化学工作站接通的难度。

17、又进一步地,设置校准台和校准电极,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每隔设定检测次数后对测量机构进行一次校准,以便在测量机构出现电位漂移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重新测量,从而保证测量精度。

18、又进一步地,在测量机构的上游设置压辊,用于将极片压平,从而使极片在到达测量位置时保持平整,降低测量难度和提高检测精度。

19、又进一步地,对电极探头包括壳体、滑动件、参比电极、金属连接头和隔膜,其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和组装使用;并且能够在不测量期间将参比电极收回至通孔内,保护参比电极以及能够避免参比电极误接触其他物件。

20、又进一步地,设置第二弹簧,其一是将参比电极与金属连接头实现电接通;其二是第二弹簧具有缓冲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移动补偿量,能够弥补多个对电极探头之间的装配误差,滑动机构在带动测量机构朝向检测台移动时,使多个对电极探头能够同时与极片接触,方便使用。

21、方案1.一种电极电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极片的电极电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包括极片输送机构、检测台、测量机构和滑动机构;

22、所述极片输送机构用于带动极片进行走带,所述检测台和所述测量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极片的两侧,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并朝向所述检测台设置;

23、所述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以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抵靠在所述检测台上从而接触所述极片以及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远离所述检测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测量机构正对所述检测台的方向;

24、所述测量机构设置成在与所述极片接触时能够检测所述极片的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且所述测量机构还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同时测量多个区域的电极电位。

25、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极耳探头和多个对电极探头,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并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极耳探头和多个所述对电极探头依次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26、所述极耳探头朝向所述极片的极耳区域设置,在测量电极电位时,所述极耳探头与所述极耳区域接触,以能够将所述极耳区域与电化学工作站的正极接通;

27、所述对电极探头朝向所述极片的非极耳区域设置,在测量电极电位时,所述对电极探头与所述非极耳区域接触,以能够将其与所述极片的接触区域与电化学工作站的负极接通,从而检测所述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

28、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台和安装在所述校准台上的校准电极片,所述校准台与所述检测台间隔分布,所述滑动机构还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在测量位置和校准位置之间转移,

29、在所述测量机构位于所述校准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滑动机构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能够使所述测量机构接触和远离所述校准电极片,在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校准电极片接触时,测量机构能够检测其与所述校准电极片的接触区域的电极电位。

30、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台和所述检测台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检测台的长度方向,

31、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上,

32、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和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33、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测量机构能够在所述测量位置与所述校准位置之间转移。

34、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辊,所述检测台与所述校准台之间具有供所述极片走带穿过的第一间隙,

35、所述导辊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导辊与所述检测台或所述校准台转动连接,所述导辊设置成能够将所述极片的走带方向由所述第二方向改变为所述第一方向。

36、方案6.根据方案3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台和所述检测台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

37、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上,

38、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和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39、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测量机构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测量机构在所述测量位置与所述校准位置之间转移。

40、方案7.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检测台上并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沿所述极片的走带方向,所述压辊位于所述测量机构的上游,

41、所述压辊与所述检测台之间具有供所述极片走带穿过的第二间隙,所述极片在经过所述第二间隙时,所述压辊能够将所述极片压平。

42、方案8.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探头包括壳体、滑动件、参比电极、金属连接头和隔膜;

43、所述金属连接头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连接头用于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

44、所述滑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滑动件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滑动件沿其轴线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在所述滑动件的第二端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滑动件设置成能够在受力后沿其轴线方向朝向所述金属连接头移动以及能够在受力消失后背离所述金属连接头移动以恢复原位;

45、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头连接,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通孔内,在所述滑动机构驱动所述对电极探头接触所述极片时,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二端接触所述隔膜的一侧,所述隔膜的另一侧接触所述极片。

46、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外套筒、抵接筒和第一弹簧,

47、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抵接筒位于所述外套筒内,

48、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抵接筒抵靠;

49、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的筒外壁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筒内壁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抵接筒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四限位部抵靠,且所述第三限位部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

50、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抵接筒的第二端之间。

51、方案11.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极探头还包括第二弹簧,

52、所述参比电极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五限位部位于所述金属连接头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

53、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金属连接头与所述第五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金属连接头和所述第五限位部抵靠,且所述第五限位部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

54、方案12.根据方案8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包括金属柱和检测电极片,所述金属柱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件连接,所述检测电极片连接于所述金属柱的第二端。

55、方案13.根据方案9所述的电极电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