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8734发布日期:2024-03-28 18:3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特别是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具备卫星定位、测速、授时等功能以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短报文通信需要北斗短报文终端进行卫星入站信号发射和出站信号接收,每个北斗短报文终端需要配备一张北斗专用sim卡,用于进行身份识别和数据加解密。因此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设计有用户容量限制,系统入站接收机设计指标也有同时接收用户入站数的限制,同时入站的用户量超过设计容限,会造成入站阻塞,导致通信失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北斗通信系统工作瘫痪。

2、现有的北斗短报文终端没有统一的发射入站信号时间规划管理,入站时刻无法控制,虽然系统规定不能将入站时标固定在整秒发射,但都是对单台设备做的一个基本的约束,如果设备量足够大,在遇到特定的应用场景时,会有大批量设备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入站发射,很可能会造成系统阻塞。例如有些电力数据采集设备,用北斗短报文通信作为数据传输通道,终端分布数量很大,按规范是定时到整点上报一次数据,大批量设备会在整点时刻集中上报,会对系统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适配场景和设备数量的变化的装置,并且由于装置长时间的工作,不可避免的产生连接松动,因此也需要对连接口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2、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接地线的收纳以及手柄的拆卸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包括,北斗短报文模块;以及

4、分时入站管理组件,包括主控、数据接口、授时接口、存储器以及电源接口,所述主控通过所述数据接口接受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传输的时间指令,所述授时接口的授时信号与所述主控配合,所述电源接口为从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的电源输入口引出的一路电源线缆;以及

5、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向所述分时入站管理组件上报数据时,会分时入站,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收到指令后,传输给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是,经过所述分时入站管理组件进行透明转发;以及

6、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线缆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处的干燥件、联动件以及与所述联动件配合的固定件。

7、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控共分为时间同步、分时算法以及数据转发三流程,分别进行时钟同步,控制分时方案以及传输数据。

8、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数据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作为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对外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作为设备内部接口,与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作为所述主控离线升级的接口。

9、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授时接口设计为电平,与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的输出接口电平一致。

10、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以保存本地参数的更新、设备型号、序列号以及控制参数等信息。

11、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干燥件包括环形槽、干燥剂以及推板,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多合一接口设置,所述干燥剂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部,所述推板与所述环形槽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推板在所述环形槽内向两侧动作。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件包括与连接处内壁固定连接的滑槽、滚珠以及功能箱,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滑槽内部,所述滚珠的大小分为三级,体积越小的数量越多,所述功能箱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的闸门。

13、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功能箱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功能箱内壁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功能箱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的活动套以及转轴,所述活动套的内壁设置有滑杆,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杆配合的限位槽,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抵桩。

15、作为本发明所述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转盘配合的夹持套,所述夹持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桩配合的楔形桩,所述夹持套可被压缩。

16、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各部件的配合,将装置接入定时上报型北斗短报文终端或模块的数据接口端,上电启动后默认根据预设的发射时间管理参数进行统筹控制,使北斗终端发射信号分时隙入站,缓解系统的入站压力。随着北斗终端布设的数量增多或者业务场景调整,上报数据时间和周期等发生改变,控制中心还可以通过北斗链路远程下发更改时间管理参数,适配场景和设备数量的变化,既确保电力系统通过北斗设备能够正常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又不给北斗短报文系统增加太大的入站压力,同时连接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对连接处进行加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mcu共分为时间同步、分时算法以及数据转发三流程,分别进行时钟同步,控制分时方案以及传输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102)包括第一接口(102a)、第二接口(102b)以及第三接口(102c)所述第一接口(102a)作为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a)的对外接口,所述第二接口(102b)作为设备内部接口,与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a)连接,所述第三接口(102c)作为所述主控mcu(101)离线升级的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ps授时接口(103)设计为ttl电平,与所述北斗短报文模块(a)的pps输出接口电平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104)用以保存本地参数的更新、设备型号、序列号以及控制参数等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件(201)包括环形槽(201a)、干燥剂(201b)以及推板(201c),所述环形槽(201a)环绕所述多合一接口(105a)设置,所述干燥剂(201b)放置于所述环形槽(201a)内部,所述推板(201c)与所述环形槽(201a)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推板(201c)在所述环形槽(201a)内向两侧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202)包括与连接处内壁固定连接的滑槽(202a)、滚珠(202b)以及功能箱(202c),所述滚珠(202b)位于所述滑槽(202a)内部,所述滚珠(202b)的大小分为三级,体积越小的数量越多,所述功能箱(202c)与所述滑槽(202a)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箱(202c)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201c)固定连接的闸门(202d)。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箱(202c)包括承载台(202c-1),所述承载台(202c-1)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功能箱(202c)内壁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箱(202c)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台(202c-1)固定连接的活动套(202c-2)以及转轴(202e),所述活动套(202c-2)的内壁设置有滑杆(202c-3),所述转轴(202e)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杆(202c-3)配合的限位槽(202c-4),所述转轴(202e)的底部设置有转盘(202c-5),所述转盘(202c-5)上设置有抵桩(202c-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3)包括与所述转盘(202c-5)配合的夹持套(203a),所述夹持套(203a)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桩(202c-6)配合的楔形桩(203a-1),所述夹持套(203a)可被压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涉及信号传输领域,入站防信号冲撞装置包括北斗短报文模块、分时入站管理组件、数据采集终端以及连接组件,分时入站管理组件包括主控MCU、数据接口、PPS授时接口、存储器以及电源接口,主控MCU通过数据接口接受北斗短报文模块传输的时间指令,PPS授时接口的授时信号与主控MCU配合,电源接口为从北斗短报文模块的电源输入口引出的一路电源线缆,数据采集终端向分时入站管理组件上报数据时,会分时入站,北斗短报文模块收到指令后,传输给数据采集终端时,经过分时入站管理组件进行透明转发,确保电力系统通过北斗设备能够正常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又不给北斗短报文系统增加太大的入站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欣,陈泽瑞,欧家祥,肖艳红,高正浩,杨尚,邓钥丹,胡厚鹏,何沛林,李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