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07231发布日期:2024-01-23 12:3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引导,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此外还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等新型轨道交通,无论是哪种交通都需要乘车人员先到站内等待车辆到达然后再乘车,一般是通过图标指引的方式来实现乘车引导,但是,以高铁为例,由于有些图标会存在缺失或者是容易被乘车人员忽略,导致不能准确的找到乘车路线,进而引导失败。

2、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及方法,用以通过获取用户的乘车信息以及乘车请求,来基于用户的引导端进行乘车引导,且进一步对用户的实际行走信息进行捕捉确定引导组件的工作频率自动确定偏离数组来进行回归正轨引导,且最后通过与乘车座位编号结合,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有效的引导,保证用户的有效乘车。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系统,包括:

3、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乘车用户的乘车车次、所述乘车用户下发引导请求的请求时刻以及请求位置;

4、第一引导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车车次的车次时间以及乘车车次的始停位置,且结合所述乘车用户的当下行走习惯、请求时刻以及请求位置,向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一乘车引导;

5、频率控制模块,用于捕捉所述乘车用户按照所述第一乘车引导的实际行走信息,并按照所述实际行走信息对所述第一乘车引导涉及到的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工作频率控制;

6、引导展示模块,用于调取每个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的控制编码得到所述实际行走信息的引导偏离数组,并按照所述引导偏离数组控制与回归正轨信息相关的第二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可视化引导展示;

7、第二引导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乘车用户的乘车座位编号,且结合可视化引导展示结果对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二乘车引导。

8、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

9、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当捕捉到乘车用户下发引导请求后,自动基于所述乘车用户的引导端对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一定位;

10、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建立所述乘车用户的引导端与乘车站的网络连接,自动对所述引导端进行第二定位;

11、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定位结果以及第二定位结果,确定请求位置。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模块,包括:

13、通道构建单元,用于从轨道交通购票系统中获取与所述乘车用户的车次时间的邻近时间段内的所有邻近车次以及每个邻近车次的乘车人员数量;

14、轨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邻近车次的日常人流移动轨迹,且所述日常人流移动轨迹包含不同的轨迹时间点以及每个轨迹时间点的移动密度;

15、轨迹优化单元,用于按照所述乘车人员数量对所述日常人流移动轨迹进行优化,预测得到对应邻近车次的初始车次通道;

16、架构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有初始车次通道构建得到针对所述乘车用户的通道影响架构;

17、习惯确定单元,用于从用户记录数据库中调取所述乘车用户的历史乘车行为信息,并对所述历史乘车行为信息进行习惯行为提取,且结合所述乘车用户的当下身体状态,得到当下行走习惯;

18、初始引导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时刻、请求位置以及始停位置进行乘车规划,得到初始乘车引导;

19、第一引导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乘车影响架构以及当下行走习惯对所述初始乘车引导进行调节,得到第一乘车引导。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包括:

21、构架解析子单元,用于对所述乘车影响架构进行架构解析,得到第一影响序列;

22、习惯解析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当下行走习惯进行习惯解析,得到第二影响序列;

23、偏离距离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影响序列以及第二影响序列,确定基于所述初始乘车引导中每个引导点的横向偏离距离以及纵向偏离距离;

24、;

25、其中,h1为对应引导点的横向偏离距离;rh1表示第一影响序列中与对应引导点匹配的横向影响距离;rh2表示第二影响序列中与对应引导点匹配的横向影响距离;0.1表示预设精度距离;max表示最大值符号;min表示最小值符号;

26、;

27、其中,z1为对应引导点的纵向偏离距离;表示第二影响序列中与对应引导点匹配的纵向影响距离;rz2表示第二影响序列中与对应引导点匹配的纵向影响距离;

28、点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每个引导点的横向偏离距离以及纵向偏离距离构建基于对应引导点的偏离相交点,并基于所述偏离相交点与相应引导点的第一距离作为半径进行圆绘制,来获取得到对应横向偏离距离进行正向延伸与所述圆的第一相交点以及对应纵向偏离距离进行正常延伸与所述圆的第二相交点;

29、连接所述第一相交点与第二相交点,确定出基于所述偏离相交点的矩形连接横线的第三相交点以及基于矩形连接纵线的第四相交点;

30、范围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相交点、第四相交点以及偏离相交点绘制得到的三角形的中心点,并将所述中心点与对应偏离相交点之间的连接线段作为直径绘制得到偏离范围;

31、线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每个引导点所对应偏离范围的最近点、与对应偏离范围的连接线段垂直的两个范围相交点以及最远点;

32、将每个引导点的最近点进行第一连接得到第一线路;

33、将每个引导点的左侧范围相交点进行第二连接得到第二线路;

34、将每个引导点的右侧范围相交点进行第三连接得到第三线路;

35、将每个引导点的最远点进行第四连接得到第四线路;

36、将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四线路且结合所述初始乘车引导的引导线路进行线路拟合,得到第五线路,并按照所述第五线路进行第一乘车引导。

37、优选的,所述频率控制模块,包括:

38、实时定位单元,用于实时定位所述乘车用户按照所述第一乘车引导进行行走的位置坐标得到实际行走信息;

39、频率控制单元,用于选定所述实际行走信息中的初始点以及末尾点,并从与所述第一乘车引导所对应的引导端预先设定的第一乘车引导的引导线路中,筛选与初始点到末尾点下的标准行走段中每个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的实际位置与标准位置的位置差异,来对相应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工作频率控制。

40、优选的,所述引导展示模块,包括:

41、编码匹配单元,用于按照每个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的工作频率控制结果,从结果-编码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控制编码;

42、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编码与标准编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引导偏离数组;

43、组件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引导偏离数组按照回归正轨信息进行组件映射,锁定第二可视化引导组件;

44、引导展示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可视化引导展示。

45、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导模块,包括:

46、时间预测单元,用于预测所述乘车用户按照引导展示模块所展示的可视化引导到达始停位置的第一时间;

47、当所述第一时间优先于所述停车车次到达始停位置的停靠时间时,继续按照原先引导方案进行引导;

48、编号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时间优不先于所述停车车次到达始停位置的停靠时间时,获取所述乘车用户的乘车座位编号、所述乘车用户基于原先引导方案的最先靠近站台编号以及所述停车车次的车辆间隔安排信息,确定优先上车站台编号;

49、第二引导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优先上车站台编号且结合可视化引导展示结果对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二乘车引导。

50、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乘车引导方法,包括:

51、步骤1:采集乘车用户的乘车车次、所述乘车用户下发引导请求的请求时刻以及请求位置;

52、步骤2:基于所述乘车车次的车次时间以及乘车车次的始停位置,且结合所述乘车用户的当下行走习惯、请求时刻以及请求位置,向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一乘车引导;

53、步骤3:捕捉所述乘车用户按照所述第一乘车引导的实际行走信息,并按照所述实际行走信息对所述第一乘车引导涉及到的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工作频率控制;

54、步骤4:调取每个第一可视化引导组件的控制编码得到所述实际行走信息的引导偏离数组,并按照所述引导偏离数组控制与回归正轨信息相关的第二可视化引导组件进行可视化引导展示;

55、步骤5:获取所述乘车用户的乘车座位编号,且结合可视化引导展示结果对所述乘车用户进行第二乘车引导。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57、通过获取用户的乘车信息以及乘车请求,来基于用户的引导端进行乘车引导,且进一步对用户的实际行走信息进行捕捉确定引导组件的工作频率自动确定偏离数组来进行回归正轨引导,且最后通过与乘车座位编号结合,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有效的引导,保证用户的有效乘车。

5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5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