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3840发布日期:2024-04-18 17:4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硅片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集成电路正向着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器件尺寸不断缩小的方向发展,对工艺技术和原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硅片中的金属杂质对元器件良率以及集成电路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硅片中各种金属杂质的管控极其重要。

2、过渡族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硅片加工过程中,因此很难避免污染,cu是典型的过渡族金属元素,其在硅片中的化学行为需要重点关注。cu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损害元器件的电学性能,甚至导致集成电路失效。cu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很大,cu主要是在硅晶格的格点间隙移动,其需要的激活能比较小,在硅中扩散并不需要克服很大的势垒。

3、cu会在单晶拉制、切片、研磨、腐蚀和抛光等各工艺加工时引入,在硅片加工过程中需要高温处理时,沾污的cu会很容易地进入硅片内部,从而以多种方式影响材料和器件的性能。传统的测试方法主要是使用spv检测,或者使用混酸对硅片进行溶解,并用icp-ms检测。

4、传统测试方法存在以下缺点:溶解法前处理时间较长,操作步骤繁杂,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入外部杂质;spv对硅片表面的粗糙度和光泽度要求较高,而且测试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其检测硅片内部cu含量的方法,方便管控硅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cu污染,促进良率的提高。通过酸混合溶液除去样品表明的金属杂质和氧化膜,避免了不必要的金属污染引入,更真实准确的测定硅片样品体内的金属含量。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3、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4、第一步:用超纯水清洗各类容器,其电阻率≥18mω.cm;并且采用超纯水、hf和h2o2配置3%hf+4%h2o的混合溶液。

5、自然环境下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及金属离子,因此其可以导电。纯净的水为绝缘体避免或者减少外部杂质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6、第二步:移液枪移取3%hf+4%h2o2混合溶液清洗待测硅片表面2遍,以除去硅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和污物。

7、第三步:将待测硅片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温度设置为300摄氏度,加热时间为3小时,加热板温度应均匀,避免硅片局部温差过大。

8、第四步:停止加热,待温度冷却至室温后,硅片表面用2ml2%hf+2%h2o2 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通过氮气枪吹扫萃取液。

9、第五步:使用icp-ms测试空白样品,以确认仪器状态正常,最后使用icp-ms测试样品溶液中的cu含量。

10、涉及到酸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穿戴好防护用具。涉及到加热的操作,要避免烫伤。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移液枪移取3%hf+4%h2o2混合溶液的量为4ml。

12、作为优选,所述的hf溶液采用upsss级38~49%hf,要求金属元素≤10ppt。

13、作为优选,所述的h2o2溶液采用upsss级30~35% h2o2,最佳采用多摩化学35%h2o2。

14、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检测硅片内部cu含量的方法,方便管控硅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cu污染,促进良率的提高。通过酸混合溶液除去样品表明的金属杂质和氧化膜,避免了不必要的金属污染引入,更真实准确的测定硅片样品体内的金属含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枪移取3%hf+4%h2o2混合溶液的量为4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f溶液采用upsss级38~49%hf,要求金属元素≤10pp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2o2溶液采用upsss级30~35% h2o2,最佳采用多摩化学35% h2o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硅片体内铜含量的方法,所属硅片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用超纯水清洗各类容器和配置混合溶液。第二步:清洗待测硅片表面。第三步:将待测硅片置于电热板上加热。第四步:停止加热,待温度冷却至室温后,硅片表面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通过氮气枪吹扫萃取液。第五步:使用ICP‑MS测试空白样品,以确认仪器状态正常,最后使用ICP‑MS测试样品溶液中的Cu含量。方便管控硅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Cu污染,促进良率的提高。通过酸混合溶液除去样品表明的金属杂质和氧化膜,避免了不必要的金属污染引入,更真实准确的测定硅片样品体内的金属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鹏,周桂丽,戴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