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3179发布日期:2024-03-28 18:4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液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润滑油是机械设备的血液,在机械设备中起到减磨、冷却、清洗、防腐等重要作用,因此设备的正常工作离不开润滑油系统的良好运行,润滑油污染也是设备发生故障、工作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监测润滑油的污染度状态,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润滑油至关重要。

2、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2110454283.7、cn202221652735.9、cn215375412u、cn20222165273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不同的油液品质监测传感器,上述监测传感器包括虽然能够检测油液的多种参数,但是大都数以单独实现特定的功能为主,即通过安装多个传感器,如油液颗粒浓度检测传感器、油位监测传感器、粘度检测传感器、水分检测传感器等,将上述多个传感器安装于油路内单独检测,获得不同的参数,从而判断油液品质。

3、采用上述方式需要在油路多个位置安装不同传感器,集成度低、安装占用空间大且安装麻烦,现场不易操作;不仅如此,上述传感器在安装完成后,检测位置固定,而对于截面尺寸较大的油路而言,不同深度的液位,油液的颗粒浓度、温度、粘度等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传感器的检测位置固定单一,难以实现对不同深度油液位置的全面测量,降低了检测精度;此外,在长期检测后,传感器内部容易混入细微颗粒,影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因此,需要定期拆除传感器,将传感器内积聚的颗粒排出后,再安装于油管上进行检测,拆除期间,无法对油液进行检测且定期的拆卸安装,操作麻烦。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油液品质传感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安装方便、能够实现对不同深度位置油液全面检测且免于拆装、使用便捷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

2、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检测端和输出端,所述外壳内设相隔的谐振腔和检测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检测腔的颗粒检测通道以及与所述谐振腔连通且沿所述外壳周向分布的油液口;

4、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传感电路模块、音叉谐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所述传感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音叉谐振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谐振腔内的石英音叉,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包括分设于所述油液通道两侧且位于所述检测腔内的电极板,所述音叉谐振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微流控芯片均通过所述传感器电路模块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

5、优选的,为了方便外壳的装配,所述外壳包括沿所述检测端和所述输出端分布方向依次的音叉保护罩、底壳、基座、中壳和上壳,所述油液口和所述颗粒检测通道分别设置于所述音叉保护罩和所述底壳上,所述谐振腔由所述音叉保护罩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所述检测腔由所述底壳、所述基座、所述中壳和所述上壳围合形成。

6、优选的,为了便于检测不同深度情况下的油液参数,提高检测精度,所述外壳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外壳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

7、优选的,为了实现外壳沿自身轴向运动,以检测不同深度下的油液参数同时保证高集成度,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所述检测端和所述输出端分布方向依次连接的电磁铁、弹性件和永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输出端远离所述检测端的一侧,所述电磁铁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与所述永磁铁滑动连接,所述传感电路模块与所述电磁铁电连接。

8、优选的,为了避免外壳内的音叉谐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受到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干扰影响,所述电磁铁连接有隔磁件,所述隔磁件覆盖所述电磁铁的周向外缘和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外壳相邻的一面。

9、优选的,为了实现电磁铁和外壳与永磁铁的滑动连接,同时方便输出端的信号传输,所述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电磁铁和所述永磁铁且与所述永磁铁滑动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内设置有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的信号传输线缆。

10、优选的,为了防止在检测前颗粒检测通道和谐振腔内进入颗粒杂质,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音叉保护罩相邻且朝向相同,所述防护罩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滑动于封装位置和检测位置之间,封装位置的防护罩覆盖所述油液口和所述颗粒检测通道,检测位置的防护罩位于所述检测端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侧。

11、优选的,为了避免音叉保护罩内的颗粒积聚,影响石英音叉的谐振进而降低检测精度,所述音叉保护罩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废口,所述音叉保护罩内还设置有沿自身轴向滑动的挡板,所述防护罩上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排废口的横截面尺寸,封装位置下,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排废口的内侧,以将所述挡板抵接至脱离所述第一排废口,检测位置下,检测位置下,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一排废口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侧。

12、优选的,为了方便排出防护罩内的碎屑,所述防护罩内的底部设置有正对所述第一排废口的第二排废口,所述防护罩的内底壁为朝向所述第二排废口倾斜的导流排屑面。

13、优选的,为了提高油液中颗粒浓度的检测精度,所述电容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颗粒检测通道的轴向分布。

14、综上所述,本发明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温度传感器、音叉谐振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集成于外壳内,将外壳安装在油管上,即可同时对油液中的粘度、介电常数、温度、磨粒大小、密度等多个参数进行监测,从而精准判断油液品质,避免产生误报,且通过传感电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集成度高、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沿所述检测端(111)和所述输出端(161)分布方向依次连接的音叉保护罩(11)、底壳(12)、基座(14)、中壳(15)和上壳(16),所述油液口(112)和所述颗粒检测通道(121)分别设置于所述音叉保护罩(11)和所述底壳(12)上,所述谐振腔(17)由所述音叉保护罩(11)和所述底壳(12)围合形成,所述检测腔(18)由所述底壳(12)、所述基座(14)、所述中壳(15)和所述上壳(16)围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连接有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外壳(1)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沿所述检测端(111)和所述输出端(161)分布方向依次连接的电磁铁(31)、弹性件(32)和永磁铁(33),所述电磁铁(31)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输出端(161)远离所述检测端(111)的一侧,所述电磁铁(31)沿所述外壳(1)长度方向与所述永磁铁(33)滑动连接,所述传感电路模块(21)与所述电磁铁(3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31)连接有隔磁件(311),所述隔磁件(311)覆盖所述电磁铁(31)的周向外缘和所述电磁铁(31)与所述外壳(1)相邻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161)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电磁铁(31)和所述永磁铁(33)且与所述永磁铁(33)滑动连接的导管(34),所述导管(34)内设置有与所述输出端(161)电连接的信号传输线缆(34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与所述音叉保护罩(11)相邻且朝向相同,所述防护罩(4)沿所述外壳(1)长度方向滑动于封装位置和检测位置之间,封装位置的防护罩(4)覆盖所述油液口(112)和所述颗粒检测通道(121),检测位置的防护罩(4)位于所述检测端(111)远离所述输出端(16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叉保护罩(11)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废口(113),所述音叉保护罩(11)内还设置有沿自身轴向滑动的挡板(114),所述防护罩(4)上固定有顶杆(41),所述顶杆(41)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排废口(113)的横截面尺寸,封装位置下,所述顶杆(41)穿设于所述第一排废口(113)的内侧,以将所述挡板(114)抵接至脱离所述第一排废口(113),检测位置下,所述顶杆(41)位于所述第一排废口(113)远离所述输出端(116)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内的底部设置有正对所述第一排废口(113)的第二排废口(42),所述防护罩(4)的内底壁为朝向所述第二排废口(42)倾斜的导流排屑面(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颗粒检测通道(121)的轴向分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包括:外壳,两端分别为检测端和输出端,外壳内设谐振腔和检测腔,外壳上设置有颗粒检测通道以及油液口;监测组件,包括传感电路模块、音叉谐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音叉谐振传感器包括石英音叉,微流控芯片包括电容器,电容器包括电极板。该智能多参数油品质监测装置将温度传感器、音叉谐振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集成于外壳内,将外壳安装在油管上,即可同时对油液中的粘度、介电常数、温度、磨粒大小、密度等多个参数进行监测,从而精准判断油液品质,避免产生误报,且通过传感电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集成度高、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研发人员:堵志惠,汪峰,周阳,朱斌,赵洪杰,陶俊,何旭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江凌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