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水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9002发布日期:2024-02-09 12:4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水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质检测,具体为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水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环境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不会因为施工导致发生大量的破坏,在周围环境的监测过程中,常会对周边的水资源进行检测,即检测因水利水电施工所导致的水资源是否受到相应的污染,此时就需要使用到针对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水质检测设备。

2、在常规的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水质检测设备主要为取样设备和检测设备组成,其中取样设备只进行水样的提取,而检测设备则是针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水质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取样设备采集水样后再将水样注入检测设备的内部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较为繁琐,同时在水样的转运过程中易造成污染,同时在完成单次水质检测后需要分别对取样设备以及检测设备进行清洗,整个检测过程效率较低。

3、在针对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水质进行检测时,通常会配合化学检测剂来对水样进行检测,在检测时会向水样的内部注入化学检测试剂来与水样混合以辅助进行水质的检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打开检测设备以向水样的内部添加化学试剂,同时为了加速混合还需要使用外部混合装置来辅助药剂的混合,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外部的污染,对整个水质检测的精度容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水质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水质检测设备,包括储水管,所述储水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电磁阀,所述储水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水管内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板相对储水管上下位移,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储水管的顶端,所述储水管内腔的底端通过卡扣连接有位于电磁阀上方的滤网,所述活塞板的底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下方设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形状与收纳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储水管外侧面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设备架,所述设备架远离储水管的一端镶嵌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局部结构与活塞杆位于储水管的外侧面之间相连接,所述储水管外侧面远离动力组件的一端设有清水管。

3、在实际使用时,需确保储水管的内部无水样并保持储水管内部的洁净度,同时需通过进水口向清水管的内部注入清水,并保持清水管内部的清水处于预定水平,在完成清水的添加后需保持进水口顶端的密封状态,即利用密封塞完成密封,同时在检测前也需保持活塞杆顶端处于密封状态。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水管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锁定套,所述锁定套的内部镶嵌安装有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的检测端贯穿储水管的侧面且位于储水管的内部,所述储水管外侧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机架,所述机架远离储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5、在实际检测时,可通过手持把手,或将把手与外部工具之间进行固定,完成装置的竖直固定过程,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需尽量保持装置处于竖直状态,在完成水样的取样后,此时即可开启水质监测仪,此时水质监测仪即可与储水管内部的水样进行接触,通过水质监测仪即可对水质状态进行检测,完成水样的检测过程。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中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转盘的中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转盘远离伺服电机一端且靠近外侧面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安装轴。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轴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安装轴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动力延长杆。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延长杆的另一端与活塞杆外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上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所述动力延长杆和储水管顶端之间的间距为最大值。

9、当需要对水样的取样时,首先需控制伺服电机转动,此时转盘随之旋转,并带动第一连杆转动,此时第一连杆随之转动,并带动一端的第二连杆随之转动,随着转盘的持续旋转即可带动安装轴以及第一连杆转动并改变二者之间的夹角,且由于动力延长杆与活塞杆之间相连接,且活塞杆仅能上下位移,当第二连杆转动时即可在动力延长杆的作用下驱动活塞杆上下位移,即将转盘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活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通过将动力延长杆下降至最低点时,即动力延长杆与储水管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小值时,此时活塞杆随之下降,并带动活塞板下降,此时活塞板的底端与储水管内腔的底端之间的间距也处于最小值,并将电磁阀的底端置于水体中,即可完成取样前的准备。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水管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清洗口,所述清水管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远离清水管的一端与储水管的外侧面之间相连接,所述清水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进水口,所述清洗口的内部安装有电磁单向阀且阀门方向为向内导通向外截止。

11、在取样时,需保持活塞板底端的混合组件处于隐藏状态,即混合组件全部位于收纳槽的内部,由于电磁阀的底端位于水体的内部,当需要进行取样时,可再次控制伺服电机旋转,并作用于动力组件,且控制动力延长杆上升,直至动力延长杆的底端与储水管顶端的间距为最大值,此时即可同步带动活塞杆上升,并带动活塞板上升,同时在储水管的内部形成负压,此时打开电磁阀的阀门即可通过负压作用将水样吸取至储水管的内部,当活塞板上升至最高点时,此时即可完成水样的取样过程。

12、当完成水样的检测后,可首先打开电磁阀的阀门,并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并控制活塞板下降此时即可将位于储水管内部的水样通过电磁阀导出,完成水样的导出后,可开启清洗口的阀门并再次控制活塞板上升将位于清水管内部的水样吸入至储水管的内部,对储水管内部进行清洗,并可对储水管进行震荡,完成清洗后可再次控制活塞板下降将清洗后的清水通过电磁阀导出,并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储水管的内部完全洗净,完整快速清洁过程。

13、通过将水质监测仪设置在储水管的侧面,以及将清水管设置在储水管的侧面,同时配合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实现活塞板的上下位移,使其可实现负压吸取水样的同时可直接进行水质的监测过程,同时在完成水样的检测后配合活塞板的上下位移和清水管内部的清水,即可快速实现自动清洗,整个过程可快速完成,避免传统装置需分别设置取样和检测两套装置的问题,且需要分别进行清洗的问题,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中部开设有检测液通道,所述检测液通道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密封塞,所述活塞杆外侧面靠近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远离检测液通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贯穿活塞板的上下两端。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与检测液通道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活动架相对检测液通道上下位移,所述活动架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架的底端以及检测液通道的底端相连接。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的底端等角度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主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弹簧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搅拌叶片全部位于收纳槽的内部,且活动架位于排液口的上方,所述限位弹簧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所述搅拌叶片全部位于收纳槽的下方,且活动架位于排液口的下方。

18、当完成水样的取样后,需要使用检测剂来对水样进行辅助检测时,可通过打开活塞杆顶端的密封塞并向检测液通道的内部注入化学药剂,此时化学药剂随之对活动架施加压力,随着输入化学药剂的增加,此时活动架随之下降,此时限位弹簧被压缩,当限位弹簧被压缩至极限状态时,此时活动架随之位于排液口的下方,此时化学药剂随之可通过排液管导出,并通过活塞板的底端进入下方的水样内部,完成和水样的混合过程。

19、通过对化学药剂注入的压力进行利用,配合混合组件的隐藏设计以及排液口的位置设计,使得装置在进行化学药剂的注入时,只需保持外部注入装置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并保持持续注入状态,即可实现化学药剂的自动注入,同时当停止注入且保持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状态时,此时由于压力不足,活动架位于排液口的上方,化学药剂的导入自动停止,即可在水样检测前即保持活塞杆的密封,使得整个化学药剂注入过程无外部污染,同时可自由控制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实现相对密封状态下药剂的添加,避免传统装置在化学药剂添加时可能造成的污染现象。

20、在化学药剂未注入时,此时混合组件全部位于收纳槽的内部完成收纳状态,而当化学药剂注入时,此时活动架随之下降至最低点,且搅拌叶片全部位于收纳槽的下方,此时即可开启微型电机带动主轴旋转,并带动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周向旋转,加速化学药剂与储水管内部水样的混合过程,完成辅助混合过程,且在化学药剂停止注入后,混合组件自动上升至收纳槽的内部,即可自动停止辅助混合。

21、通过对化学药剂注入时的再次利用,通过化学药剂的压力实现混合组件的自动下降,使得化学药剂一旦通过排液管注入储水管内部的水样时,此时混合组件即可自动伸出,并辅助化学药剂与水样之间进行混合,同时在化学药剂停止注入时,混合组件可自动完成收纳,整个过程自动完成,且由于混合组件采用隐藏式设计且位于活塞板的底端,导致整个混合过程无需从外部伸入,且不会对正常取样和检测造成影响,有效避免了传统外部混合装置容易造成水样污染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污染,提高水质检测精度。

22、在针对储水管内部进行清洗时,当清水管内部的清水使用完毕后,亦可通过向活塞杆的内部持续注入清水,清水可通过排液口以及排液管导出并进入储水管的内部,此时清水的压力亦可带动混合组件下降,此时微型电机启动,并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进行搅动,对清水进行扰流,辅助清洁过程,同时当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转动时由于与清水之间进行接触,亦可对自身进行清洁,提高清洁效率。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4、1、本发明通过将水质监测仪设置在储水管的侧面,以及将清水管设置在储水管的侧面,同时配合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实现活塞板的上下位移,使其可实现负压吸取水样的同时可直接进行水质的监测过程,同时在完成水样的检测后配合活塞板的上下位移和清水管内部的清水,即可快速实现自动清洗,整个过程可快速完成,避免传统装置需分别设置取样和检测两套装置的问题,且需要分别进行清洗的问题,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25、2、本发明通过对化学药剂注入的压力进行利用,配合混合组件的隐藏设计以及排液口的位置设计,使得装置在进行化学药剂的注入时,只需保持外部注入装置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并保持持续注入状态,即可实现化学药剂的自动注入,同时当停止注入且保持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状态时,此时由于压力不足,活动架位于排液口的上方,化学药剂的导入自动停止,即可在水样检测前即保持活塞杆的密封,使得整个化学药剂注入过程无外部污染,同时可自由控制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实现相对密封状态下药剂的添加,避免传统装置在化学药剂添加时可能造成的污染现象。

26、3、本发明通过对化学药剂注入时的再次利用,通过化学药剂的压力实现混合组件的自动下降,使得化学药剂一旦通过排液管注入储水管内部的水样时,此时混合组件即可自动伸出,并辅助化学药剂与水样之间进行混合,同时在化学药剂停止注入时,混合组件可自动完成收纳,整个过程自动完成,且由于混合组件采用隐藏式设计且位于活塞板的底端,导致整个混合过程无需从外部伸入,且不会对正常取样和检测造成影响,有效避免了传统外部混合装置容易造成水样污染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污染,提高水质检测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