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727发布日期:2023-03-04 01: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产过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橄榄油是使用橄榄果压榨制作的一种油品,生产过程大致分为分选、清洗、粉碎和压榨(分离)等几个步骤,为了保证成品质量,橄榄果在收获后的24小时内就需要处理完成。
3.粉碎工序中为了使橄榄果中的油脂能够尽可能析出,需要通过碾压和挤压等方式使橄榄果破碎,这就造成了粉碎工序的耗时较长,因为需要通过延长时间的方式来保证得到颗粒度合适的中间产物,因为颗粒度偏大的中间产物会导致产量降低,但是延长时间会导致橄榄中部分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氧化,并且粉碎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还会加剧这一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可以通过快速筛分的方式得到中间产物(样品)中大粒径颗粒的占比,从而能够根据占比来动态调整粉碎时间,使粉碎时间在总生产时间中的占比下降。
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包括:
7.测试台架,其上设有测试孔;
8.升降臂,设在测试台架上;
9.密封罩,设在升降臂上,配置在向靠近和远离测试孔的方向移动;
10.测试筒,用于放置在测试孔内,测试筒的两端均为开放端;
11.过滤网,设在测试筒内;以及
12.冲洗模组和烘干模组,均设在测试台架上并与密封罩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罩的内壁和/或测试筒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圈。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筒的内壁上设有台阶,过滤网放置在台阶上。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冲洗模组包括水泵和冲洗管,冲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水泵和密封罩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冲洗管与密封罩的连接处位于密封罩的侧壁上。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烘干模组包括热风机和烘干管道,烘干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热风机和密封罩连接。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罩内设有格栅;
19.烘干管道和密封罩的连接处与冲洗管和密封罩的连接处位于格栅的两侧。
20.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分压管道,分压管道的第一端与热风机连接,第二端与密封罩连接且连接处靠近冲洗管和密封罩的连接处。
2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台架上设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位于测试筒与测试台架之间。
22.整体而言,本技术公开的颗粒粗度测试装置,能够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离和过滤,将样品的大粒径颗粒筛选出来,然后通过重量占比的方式来得到大粒径颗粒在样品中的比例,这种测试方式能够在生产现场直接完成,单次耗时短,可以给橄榄果的碾压粉碎过程时间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试孔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密封罩与测试筒接触时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冲洗管与密封罩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密封罩与测试筒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试筒与测试台架接触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中,1、测试台架,2、升降臂,3、密封罩,4、测试筒,5、过滤网,6、冲洗模组,7、烘干模组,8、密封圈,9、重量传感器,11、测试孔,31、格栅,41、台阶,61、水泵,62、冲洗管,71、热风机,72、烘干管道,73、分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技术进行介绍,橄榄油的加工可以分为清洗、粉碎、分离和沉淀等工序,为了保证成品的品质,整个加工过程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并且对于加工过程的时间有着严格控制。在粉碎工序中,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碾压粉碎工艺,这种方式使用了开放式设计,有利于加工过程产生热量的快速散发,但是也带来了易氧化和加工时间长的问题。
32.针对于碾压粉碎工艺,目前有半封闭低温碾压粉碎的替代方式,这种替代方式中,橄榄果在一个低温环境中被碾压,碾压腔体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橄榄果与空气接触,粗度调整通过调整碾压腔体高度的方式解决。
33.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颗粒粗度测试装置,该装置配套上文中记载的替代方式,由测试台架1、升降臂2、密封罩3、测试筒4、过滤网5、冲洗模组6和烘干模组7等组成,升降臂2安装在测试台架1上,能够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密封罩3向靠近和远离测试孔11的方向移动。
34.测试台架1上开设有一个测试孔11,测试孔11的作用是放置测试筒4,测试筒4的两端均为开放端。测试筒4的上端用于与密封罩3连接,下端用于排放冲洗用水和空气(包括冷空气与热空气)。
35.测试筒4内还安装有一个过滤网5,过滤网5的作用是拦截样品中的大粒径颗粒。冲洗模组6和烘干模组7均设在测试台架1上并与密封罩3连接,冲洗模组6的作用是向测试筒4
内注水,借助于水流的冲击将样品冲散,使样品中的小粒径颗粒能够穿过过滤网5。
36.烘干模组7的作用是向测试筒4内注入冷空气和热空气,冷空气的作用是吹扫测试筒4内壁、过滤网5表面和过滤网5上大粒径颗粒表面上的水分,热空气的作用是去除测试筒4内壁、过滤网5表面和过滤网5上大粒径颗粒表面上的水分。
37.在一个具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打开物料管道上的阀门,然后使一定量的样品流到测试筒4内的过滤网5上,此时称重,得到的数值记为m1。测试筒4与过滤网5的总重量是m2,样品质量m3= m1
‑ꢀ
m2。
38.然后将测试筒4放置在测试台架1上的测试孔11内,按下升降臂2的开关,升降臂2带动密封罩3将测试筒4的上端罩住并密封,图3所示。密封完成后,按下冲洗模组6的开关,冲洗模组6开始向测试筒4内注水。注水产生的水流将样品冲散,冲散后的样品中的小粒径颗粒随着水流穿过过滤网5并从测试筒4的下端流出,样品中的大粒径颗粒被过滤网5拦截。
39.接着将烘干模组7打开,烘干模组7首先向密封罩3内注入冷空气,冷空气通过吹扫将测试筒4内壁、过滤网5表面和过滤网5上大粒径颗粒表面上的部分水分去除;然后再向密封罩3内注入热空气,进行烘干。
40.吹扫与烘干完成后,对测试筒4进行称重,得到的数值记为m4,剩余大粒径颗粒重量为m5,m5= m4
‑ꢀ
m2。
41.样品中大粒径颗粒的占比q=m5/ m3,比较q值与标准值,确定碾压粉碎得到的中间产物是否达到要求,判断条件为q值≤标准值。
42.请参阅图1和图3,上文中提到的冲洗模组6由水泵61和冲洗管62两部分组成,冲洗管62的两端分别与水泵61和密封罩3连接,水泵61启动后,可以将水箱中的水通过冲洗管62注入到密封罩3内。
43.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冲洗管62与密封罩3的连接处位于密封罩3的侧壁上,这样可以使密封罩3内产生涡流,涡流可以将过滤网5上的样品吹起并吹散,有助于使小粒径颗粒能够尽可能的穿过过滤网5。
44.请参阅图1和图3,上文中提到的烘干模组7由热风机71和烘干管道72两部分组成,烘干管道72的两端分别与热风机71和密封罩3连接,向密封罩3内吹冷风时,热风机71中的加热件(电阻丝、ptc陶瓷)不工作;向密封罩3内吹热风时,热风机71中的加热件(电阻丝、ptc陶瓷)工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45.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密封罩3内加装了一个格栅31,烘干管道72和密封罩3的连接处与冲洗管62和密封罩3的连接处位于格栅31的两侧。格栅31的作用是使冷风和热风能够在密封罩3内分布的更加均匀。
46.请参阅图1,基于上述描述,在本技术中又增加了一根分压管道73,分压管道73的第一端与热风机71连接,第二端与密封罩3连接且连接处靠近冲洗管62和密封罩3的连接处,分压管道73的作用是向流入到密封罩3内的水流中注入一定量的气泡,借助于气泡与样品的撞击,可以使样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被撞散,以使得小粒径颗粒能够尽可能的穿过过滤网5。
47.对于分压管道73的控制,可以在其上加装一个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分压管道73的开启与关闭。
48.请参阅图5,作为申请提供的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密封罩3
的内壁和/或测试筒4的外壁上加装了密封圈8,密封圈8的作用是提高密封罩3和测试筒4连接处的密封性,用以避免出现漏水和漏气。
49.请参阅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测试筒4的内壁上设置了一个台阶41,过滤网5放置在台阶41上,这样就能够对过滤网5进行更换。应理解,使用过程中,过滤网5上会出现残留(部分小粒径颗粒和油滴),这些残留会影响后续的测试准确度。
50.因此在本技术中使用了过滤网5可更换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过滤网5使用1-2次后,就立即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过滤网5(金属材质)使用蒸煮或者火烧的方式再生,或者直接抛弃,抛弃的过滤网5为一次性过滤网。
51.请参阅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颗粒粗度测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测试台架1上设置了一个重量传感器9,重量传感器9位于测试筒4与测试台架1之间,能够直接对测试筒4的重量进行检测。也就是在上文中提到的重量检测,均可以通过重量传感器9直接得到。
52.重量传感器9外接一个显示屏,显示屏放置在测试台架1上,另外,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测试孔11的周围分布有三个重量传感器9,显示屏上显示三个重量传感器9反馈值的和。
53.重量传感器9的作用是提高测试的便捷性,测试筒4放置到测试台架1上时可以得到m1,冲洗与烘干完成后可以得到m4。
5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