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1801发布日期:2023-07-05 20:5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监测装置,特别是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河流是农业、工业等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对区域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频发的国家,水文水情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水文水情信息包括降雨量、水位、水流量、风力风向等,是防洪抗旱的基础信息,影响着防洪抗旱的决策。

2、河流、水库液位作为水文水情信息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基础数据实时监控、采集、处理以及规律性研究能有效的预测洪涝灾害,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河道液位监测技术自动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难题:

3、(1)液位监测站大部分分布在野外,河水紊流携带有大量泥沙且存在高洪水和低水位、小流量等情况,因此,对现场监测装置的选择与供电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4、(2)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多采用固定角度安装,长时间暴露于外界会导致装置尤其是光伏板外立面积灰,影响光能吸收转化效能,进而增加装置故障率,缩短使用寿命。

5、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授权专利cn201120296879.0公开了一种新型河道液位监测终端,通过超声波液位计采集河道的液位信息,以gprs通讯方式与控制中心的河道液位监测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功能。当面对复杂的河道情况,依靠单一的通讯采集传输方式存在数据误差,难以准确核查误差原因,无法实现对河道液位的有效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用以解决液位监测站野外供电、恶劣环境下河道水位监测以及长时间暴露于外界设备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n个通槽,所述通槽为扇形,所述外壳体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外壳体中心线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外壳体底板的上表面传动连接,所述外壳体内设有托板,所述传动轴穿过外壳体的上端以及托板的圆心位,所述传动轴穿过外壳体处的外表面与外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穿过托板处的外表面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设有与通槽数量相对的n个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通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托板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光伏板的形状相同。

3、进一步的,该河道液位监测装置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上固定连接外壳体;所述立杆两侧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和遥测终端,所述水位传感器和遥测终端与立杆之间分别设有横臂,所述横臂的一端与立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水位传感器和遥测终端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设有与外壳体形状相同的圆形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圆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板的外圆周壁与外壳体的内圆周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另一端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限位板下端;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一个以上的第二齿轮,所述多个第二齿轮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多根连接杆均穿过环形槽,所述多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外壳体的内圆周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托板与光伏板之间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伸缩杆之间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表面上端开设通槽处固定连接有多个软毛刷。

7、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挡板的高度与通槽至托板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所述挡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底端及托板上均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贯通槽。

9、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

10、1、通过电机工作,使传动轴带动光伏板收入外壳体内部进行保护,以此提高光伏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每两块光伏板之间增设挡板,并在挡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橡胶圈,以此对外壳体上的通槽进行封堵,避免雨水进入外壳体内对光伏板造成损坏;

11、2、外壳体内设置的软毛刷与扇叶之前相互配合,对回收进外壳体内光伏板的外表面进行清刷,处理附着于光伏板上的灰尘,提高光伏板的光能吸收转化效能;

12、3、通过伸缩杆将光伏板推出外壳体,阳光可以很好的照射于光伏板上,从而使光伏板更加有效的展开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301),所述外壳体(301)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n个通槽(302),所述通槽(302)为扇形,所述外壳体(301)上表面安装有电机(303),所述外壳体(301)中心线上设置有传动轴(306),所述传动轴(306)的一端与电机(30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30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外壳体(301)底板的上表面传动连接,所述外壳体(301)内设有托板(313),所述传动轴(306)穿过外壳体(301)的上端以及托板(313)的圆心位,所述传动轴(306)穿过外壳体(301)处的外表面与外壳体(301)滑动连接,所述传动轴(306)穿过托板(313)处的外表面与托板(313)固定连接,所述托板(313)上设有与通槽(302)数量相对的n个光伏板(314),所述光伏板(314)与通槽(302)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托板(313)上设有挡板(315),所述挡板(315)与光伏板(314)的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河道液位监测装置还包括立杆(8),所述立杆(8)上固定连接外壳体(301);所述立杆(8)两侧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1)和遥测终端(2),所述水位传感器(1)和遥测终端(2)与立杆(8)之间分别设有横臂(9),所述横臂(9)的一端与立杆(8)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臂(9)的另一端分别与水位传感器(1)和遥测终端(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01)内设有与外壳体形状相同的圆形限位板(304),所述限位板(304)的圆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板(304)的外圆周壁与外壳体(301)的内圆周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304)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310),所述限位板(304)的上表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环形板(305),所述环形板(305)的另一端与外壳体(301)的内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30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7),所述第一齿轮(307)位于限位板(304)下端;所述第一齿轮(307)的外侧啮合有一个以上的第二齿轮(308),所述多个第二齿轮(308)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6),所述第二齿轮(3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1),所述多根连接杆(311)均穿过环形槽(310),所述多根连接杆(3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2);所述外壳体(301)的内圆周壁固定连接有齿条(309),所述齿条(309)与第二齿轮(308)之间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01)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托板(313)与光伏板(314)之间通过伸缩杆(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伸缩杆(4)之间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01)内表面上端开设通槽处固定连接有多个软毛刷(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板(315)的高度与通槽(302)至托板(313)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所述挡板(315)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01)的底端及托板(313)上均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贯通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河道液位监测装置,属于水利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通槽、电机、托板、光伏板、挡板及蓄电池,光照强烈时,光伏板收集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光伏组件的空心外壳体上开设多个通槽,使得外壳体内部的光伏板可以在白天顺利的展开工作,夜间或风雨天气时,光伏板通过轴承带动托板旋转收入外壳体内并通过挡板将通槽进行封堵,同时外壳体内部的软毛刷对光伏板上的积灰进行清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在高洪水和低水位、小流量等恶劣环境下河道水位监测装置能持续供电并有效运转,雨天或无光照条件下传动轴能带动光伏板收入外壳体内部进行保护,减少设备故障率,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刚,谈艳秋,白皓,曲杰,陈银银,王圣阳,陆玲,于亚群,刘下国,张魁锋,张浩,李绍丽,陈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