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2578发布日期:2023-06-01 13:09阅读:2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测量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放线控制点的竖向传递,一般采用全站仪、激光垂准仪、钢尺等设备进行,每层楼板处还需要预埋模具留孔,整个操作过程时间长、自动化低,不便于进行放线控制点的快速定位。尤其在高层建筑中,楼层多,测量放线工作量大,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进而导致项目工期紧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高层建筑中,楼层多,测量放线工作量大,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进而导致项目工期紧张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包括:

3、信号发射装置1,其顶部设有第一水准器1-1,底部设有红外线对中器,内部设有第一rtk模块,中部设有信号发射器1-2,信号发射器1-2与第一rtk模块电连接;

4、定位笔3,其内部设有第二rtk模块,定位笔3顶部设有信号接收器3-2,信号接收器3-2的顶部设有第二水准器3-1,定位笔侧壁上设有指示灯3-3,指示灯3-3与第二水准器3-1电连接;

5、控制装置2,顶部设有显示屏2-1,控制装置2与定位笔电连接,用于显示定位笔3接收的信号发射装置1发送的放线控制点坐标1-5和定位笔3的当前坐标的相对差值。

6、进一步,信号发射装置1包括:

7、柱体,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水准器1-1,柱体的底部设有红外线对中器,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rtk模块,柱体的中部设有信号发射器1-2,信号发射器1-2与第一rtk模块电连接,柱体的侧壁设有第一电池盒1-6,第一电池盒1-6与信号发射器1-2和第一rtk模块电连接,柱体的侧壁还设有旋钮开关1-3,旋钮开关1-3与红外线对中器电连接,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支柱1-4,柱体的侧壁还设有第一充电口1-7,第一充电口1-7与第一电池盒1-6电连接。

8、进一步,定位笔3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口3-4,第一连接口3-4位于指示灯3-3的下方,第一连接口3-4的下方设有按压开关3-5,定位笔3底部设有更换笔芯3-6。

9、进一步,控制装置2,包括:

10、盒体,盒体的顶面设有显示屏2-1,盒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池盒2-6,盒体内部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显示屏2-1电连接,盒体的侧壁设有第二电池盒2-6,第二电池盒2-6与显示屏2-1和控制器电连接,盒体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口2-4、盒体的第二侧面还设有第二充电口2-3,第二充电口2-3与第二电池盒2-6电连接,盒体的第二侧面还设有开关2-2,开关2-2与第二电池盒2-6电连接,盒体的底部设有脚垫2-5。

11、进一步,第一连接口3-4为usb充电口。

12、进一步,第二连接口2-4为usb-c充电口。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4、通过信号发射器发射已知放线控制点坐标信号,利用信号接收器接收坐标信号并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计算得出当前坐标与已知控制点坐标的差值,定位笔根据差值,调整其位置进而确定放线控制点的位置、并且竖向传递放线控制点的位置,此装置改变了传统放线控制点竖向传递方法,相比传统方式定位快速,提高测量放线工作效率,为后续工序早日提供工作面,节省工期,此外,每层楼板处不需要预埋模具留孔,方便施工,节省工程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装置(1)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笔(3)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口(3-4),所述第一连接口(3-4)位于所述指示灯(3-3)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口(3-4)的下方设有按压开关(3-5),所述定位笔(3)底部设有更换笔芯(3-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3-4)为usb充电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2-4)为usb-c充电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放线控制点定位装置,该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信号发射装,其顶部设有第一水准器,底部设有红外线对中器,内部设有第一RTK模块,中部设有信号发射器,定位笔,其内部设有第二RTK模块,定位笔顶部设有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的顶部设有第二水准器,定位笔侧壁上设有指示灯,控制装置,顶部设有显示屏,与定位笔电连接,用于显示定位笔接收的信号发射装置发送的放线控制点坐标和定位笔的当前坐标坐标的相对位置,本技术能够改变传统放线控制点竖向传递方法,相比传统方式定位快速,提高测量放线工作效率,为后续工序早日提供工作面,缩短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团,张灵恒,李洋,翁翕,李建,姚小鹏,杨辉,杨洵,张治磊,伊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