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伤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6903发布日期:2023-08-04 03:3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致伤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致伤模拟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伤撞击装置。


背景技术:

1、撞击伤、抛掷伤和破片伤属于战场上的常见伤害,针对这几种常见伤害的救护训练是日常的卫勤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几种常见伤害的机制,并研究针对每种伤害的治疗方法,现目前通常使用动物致伤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每种伤害进行研究模拟。其中,模拟撞击伤分为直线撞击模拟和曲线撞击模拟,用于分别模拟直线撞击伤害和曲线撞击伤害,现目前通常使用两种不同且独立的装置对两种伤害进行模拟,其占用空间大,实验效率低,且在两台装置上无法直观查看两种撞击伤的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致伤撞击装置,以解决现目前使用两种不同且独立的装置分别模拟直线撞击伤害和曲线撞击伤害,其占用空间大,实验效率低,且在两台装置上无法直观查看两种撞击伤的区别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包括:

4、平台,其顶部设置有移动槽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

5、受击机构,其包括固定座、载板和升降组件,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平台上并位于移动槽的末端,所述固定座朝向移动槽首端的一侧呈上下设置有上受击头和下受击头,所述下受击头位于移动槽的路径方向上,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平台的顶部,所述载板安装于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能够使载板移动至上受击头或下受击头的底侧;

6、弹射锤组件,其包括弹射锤和弹力绳,所述弹射锤可滑动地安装于移动槽内,所述弹力绳绕过弹射锤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座位于移动槽的两侧;及

7、摆锤组件,其包括顶板、摆杆和摆锤,所述顶板通过多根支架安装于侧挡板的顶部,所述摆杆的一端与顶板的底侧铰接且其另一端安装有摆锤,当摆锤位于最低处时将与上受击头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滑杆和连接板,所述螺杆和滑杆分别安装于平台顶部位于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螺杆和滑杆上,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载板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旋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在螺杆上的连接板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弹射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槽适配的滑销,且所述弹射锤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10、进一步的,所述弹射锤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卡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柱,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螺柱适配的螺孔。

12、进一步的,所述弹射锤和摆锤上均设置有拉绳,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摆锤上的拉绳向上活动穿出穿孔。

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通过将弹射锤组件和摆锤组件组合在平台上,并利用升降组件对载板进行上下移动,有利于实现对直线撞击模拟试验和曲线撞击模拟实验的快速转换和进行,提高实验效率,同时有利于使实验人员直观地查看两种撞击伤的区别,便于加深实验人员的实验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滑杆和连接板,所述螺杆和滑杆分别安装于平台顶部位于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螺杆和滑杆上,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载板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旋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在螺杆上的连接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弹射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槽适配的滑销,且所述弹射锤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锤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柱,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螺柱适配的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锤和摆锤上均设置有拉绳,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摆锤上的拉绳向上活动穿出穿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致伤撞击装置,包括平台、受击机构、弹射锤组件和摆锤组件,平台顶部设置有移动槽且其两侧设置有侧挡板;受击机构包括固定座、载板和升降组件,固定座安装于平台上,固定座设置有上受击头和下受击头;弹射锤组件包括弹射锤和弹力绳,弹射锤滑动安装于移动槽内;摆锤组件包括顶板、摆杆和摆锤,顶板安装于侧挡板顶部,摆杆与顶板底侧铰接且其另一端安装有摆锤。本技术通过将弹射锤组件和摆锤组件组合在平台上,并利用升降组件对载板进行上下移动,有利于实现对直线撞击模拟试验和曲线撞击模拟实验的快速转换和进行,提高实验效率,同时有利于使实验人员直观地查看两种撞击伤的区别,便于加深实验人员的实验理解。

技术研发人员:梁琪,李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