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7277发布日期:2023-10-14 16:5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在泥沙含量较大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内部的泥沙容易沉积在池体的底部,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否则堆积的泥沙会影响池体内污水的流动。

2、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因推流器数量不足、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使池中容易发生污泥沉积,池中沉积的污泥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会影响出水水质。污泥浓度计通常固定在池体的内部,对该区域的污泥浓度进行监测,当污泥浓度达到阈值后,会将污泥浓度信息传递至远程监控系统,使工作人员对该区域进行曝气,增加污泥流动性,防止污泥沉积。由于污泥浓度计数量有限,因此池体内部存在监测死角,不能及时对池体内部沉积的泥沙进行曝气处理,使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浓度检测装置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筒腔,所述筒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活动块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浓度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微控制器和定位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带动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和安装座的两侧面以及前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翼板。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的尾部设置的转向机构,所述壳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所述壳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驱动叶片位于防护架的内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尾部两侧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翼板的一侧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的内部设置有调向叶片,所述调向叶片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筒腔顶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罩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螺杆与活动块螺纹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污泥浓度计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v形板。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该污泥浓度检测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筒腔、活塞板和壳体之间的配合,使污泥浓度计能够在池体内部移动,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污泥浓度进行检测,减少污泥的监测死角,减少其使用的局限性,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对沉积的污泥进行处理。

10、2、该污泥浓度检测装置,通过信号收发模块、微控制器、定位模块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之间的配合,使装置能够根据设定的路线在池体内部进行移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筒腔(6),所述筒腔(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板(13),所述活塞板(1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8),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罩体(2),所述罩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活动块(18)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浓度计(1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19)、微控制器(20)和定位模块(2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5),所述壳体(1)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带动装置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壳体(1)的底部和安装座(3)的两侧面以及前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翼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的尾部设置的转向机构,所述壳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10),所述壳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1),所述驱动叶片(10)位于防护架(1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尾部两侧的第二翼板(7),所述第二翼板(7)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二翼板(7)的一侧设置有容腔(26),所述容腔(26)的内部设置有调向叶片(8),所述调向叶片(8)与第三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筒腔(6)顶部的螺杆(17),所述螺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4),所述罩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所述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啮合连接,所述螺杆(17)与活动块(18)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度计(12)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v形板(2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筒腔,所述筒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活动块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浓度计。该污泥浓度检测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筒腔、活塞板和壳体之间的配合,使污泥浓度计能够在池体内部移动,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污泥浓度进行检测,减少污泥的监测死角,减少其使用的局限性,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对沉积的污泥进行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申晨亮,周娃妮,王龙占,宫大鹏,谢鑫,李旭东,刘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