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1029发布日期:2023-09-08 06:4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试验,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


背景技术:

1、智能汽车在正式使用之前,都需要在封闭试验场进行大量场景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试验,隧道场景是其一。按照传统模式搭建涉及隧道类的场景,需要大量的试验道路、不同长度及形式的隧道,造成了工程量和成本的急剧增大,且无法提供那么多的试验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该隧道采用可充气形式,形态多样化,且可移动,方便拆装,可以实现车辆在不同地点的隧道场景的切换,或不同路段的相同或不同长度的隧道场景的测试,从而检验自动驾驶汽车的功能及性能的安全状况,评价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包括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充气后呈现拱形;

3、在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吊设架连接件,所述吊设架连接件连接吊设架,所述吊设架置于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里部,所述吊设架上置有线槽支架,所述线槽支架底端线连接隧道灯;

4、在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的底端部设置有隧道锁紧机构,所述隧道锁紧机构固着于地。

5、进一步地: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局部为实体结构,所述吊设架连接件设置于实体结构部位;所述吊设架连接件包括平板和吊杆,所述平板设置于外壳外侧,所述吊杆连接在平板的底部且穿进外壳内部,且所述吊杆穿过所述吊设架通过螺母锁紧。

6、进一步地:所述吊设架,带有上、下端面,以及前、后两端开口;在上端面开设有连接所述吊设架连接件的吊杆孔,下端面支撑所述线槽支架,所述线槽支架穿过前、后两端开口。

7、进一步地:所述隧道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的实体结构部位;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穿接孔,孔中连接螺栓;所述固定块上还设置有隧道连接板,所述隧道连接板搭接于相邻两固定块之间,所述隧道连接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块相同的穿接孔,所述隧道连接板上的穿接孔分别对应于两固定块,孔中连接螺栓。

8、进一步地:所述隧道还设置有隧道拼接件,所述隧道拼接件包括有平板和吊杆,所述平板设置于两段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的外侧,所述吊杆连接在平板底部,且所述吊杆有两根,分别穿进两段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的拼接端端面处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当两段隧道连接时相互配合嵌入。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1、1、可移动、可充气,便于拆装、质量轻,利于搬运。

12、2、可以弥补试验场地道路有限的缺陷,实现不同位置不同路段隧道的切换,隧道可由多段进行拼接,长度按照试验进行增减。

13、3、可节省修建真实隧道的时间、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的费用。

14、4、试验之外时间,隧道可以放气移动至其它位置,不对其它试验产生障碍。

15、5、同时隧道灯可以实现夜间场景及低光环境下无人驾驶测试。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局部为实体结构,所述吊设架连接件设置于实体结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试验的可移动、可充气式模拟隧道,包括可屏蔽信号充气式外壳,充气后呈现拱形;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吊设架连接件,连接吊设架,吊设架置于外壳里部,吊设架上置有线槽支架,线槽支架底端线连接隧道灯;在外壳的底端部设置有隧道锁紧机构,所述隧道锁紧机构固着于地且可连接两段隧道;隧道其余部位也可设置隧道拼接件。这种隧道可移动、可充气,便于拆装、质量轻,利于搬运,并且可以模拟多种样式隧道。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社,郭福锐,王宣锋,林俊山,周继军,程思博,林景岳,周长,覃茂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