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及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138发布日期:2023-12-14 07:4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及鼠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编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及鼠标。


背景技术:

1、编码器是利用光学或磁性或是机械接点的方式感测位置,并将位置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出给驱动器,作为驱动器控制位置时的反馈信号。依运动方式可分为旋转编码器或是线性编码器。旋转编码器可以将旋转位置或旋转量转换成模拟或是数字电信号,一般会装在旋转对象上,如马达轴。线性编码器则是以类似方式将线性位置或线性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目前,编码器广泛应用于工具机、机器人、半导体设备而做为伺服马达定位的感测模块,并且编码器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定位表现。

2、对于光学编码器来说,编码盘(光栅盘)具有图案化的可透光区块。当光源照射时,检光器与编码盘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得检光器接收到不同的光量,并且根据光量的变化判断出线性位移量或旋转角度。

3、现有的光学编码器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之间的光路通常是没有阻挡的,当编码盘的通孔经过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之间时,形成光通路,输出光电信号,当编码盘上面的光栅件经过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之间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被光栅件阻挡,但由于发光元件的光会散射,光栅件无法完全阻挡之间的光路,会影响编码器的灵敏度,如若增加光栅件的宽度,又会影响编码器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灵敏度的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

2、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包括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滚轮、由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组成的光学模块,所述滚轮具有朝一侧开口的圆环形容置腔,自容置腔的开口处装设有一中空的圆柱光栅,滚轮旋转带动圆柱光栅触发光学模块产生信号输出,该圆柱光栅朝向容置腔开口一侧的底部环绕壁体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复数个透光开口,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电分居透光开口的两侧,紧邻发光元件朝向光敏元件的一侧设置有一遮光结构件,该遮光结构件开设有一透光窄槽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只能从该透光窄槽处经由透光开口射向光敏元件。

3、作为优选,所述座体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遮光结构件安装在安装槽上,且朝向圆柱光栅的方向设置。

4、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结构件通过胶水或挂钩连接在座体上。

5、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结构件为具有透光窄槽的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高度高于光学模块的高度。

6、作为优选,所述透光窄槽的宽度为发光元件的1/3。

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方案是:一种鼠标,所述鼠标包括有光学编码器,所述光学编码器采用上述任一项的光路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在光学编码器内增加一遮光结构,能够消除发光元件光线的散射,提升编码器的灵敏度,提升用户使用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包括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滚轮、由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组成的光学模块,所述滚轮具有朝一侧开口的圆环形容置腔,自容置腔的开口处装设有一中空的圆柱光栅,滚轮旋转带动圆柱光栅触发光学模块产生信号输出,其特征在于,该圆柱光栅朝向容置腔开口一侧的底部环绕壁体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复数个透光开口,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电分居透光开口的两侧,紧邻发光元件朝向光敏元件的一侧设置有一遮光结构件,该遮光结构件开设有一透光窄槽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只能从该透光窄槽处经由透光开口射向光敏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遮光结构件安装在安装槽上,且朝向圆柱光栅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件通过胶水或挂钩连接在座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件为具有透光窄槽的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高度高于光学模块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窄槽的宽度为发光元件的1/3。

6.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包括有光学编码器,所述光学编码器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路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学编码器中的光路结构及鼠标,所述滚轮具有朝一侧开口的圆环形容置腔,自容置腔的开口处装设有一中空的圆柱光栅,滚轮旋转带动圆柱光栅触发光学模块产生信号输出,该圆柱光栅朝向容置腔开口一侧的底部环绕壁体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复数个透光开口,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电分居透光开口的两侧,紧邻发光元件朝向光敏元件的一侧设置有一遮光结构件,该遮光结构件开设有一透光窄槽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只能从该透光窄槽处经由透光开口射向光敏元件。本申请在光学编码器内增加一遮光结构,能够消除发光元件光线的散射,提升编码器的灵敏度,提升用户使用感。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勇,朱广南,向杰,陈爱华,李建平,陈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瑞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