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6324发布日期:2023-10-28 12:5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抗渗检测,具体为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1、抗渗混凝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渗透通道,提高抗渗性混凝土抗渗仪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实验和抗渗标号的测定,同时也可利用它做建筑材料透气性的测定和质量检查,因此得到了有关生产、施工、设计、教研等部门的广泛使用,现有的混凝土抗渗仪,其包括试验台,试验台上设有若干试模,试难时将混凝土试件放入试模,并从试模底部通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并保持一段时间(如12小时或24小时)。如果有2个以上的试模内的混凝土试件不合格(水由底部向上渗透过多,混凝土试件顶部湿度升得过高),则此种混凝土将被判定为抗渗性能不合格;反之则判断为抗渗性能合格,但是检测结果单一,不便混凝土进行多压力抗渗性能检测,此外为了保证试模与混凝土试件之间的密封性,二者卡合非常紧密,因而造成脱模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通过设置的传动结构,在驱动检测模具向下时,可调节混凝土板受到的水压,以满足不同或同一批次的混凝土板在同一水压下的抗渗性能,以及同一批次混凝土板在不同水压下的抗渗能力,而在驱动检测模具向上并翻转时,便于混凝土板的脱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包括:底框,设置在所述底框上的若干注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水箱上的检测模具,用于放置混凝土板;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注水箱内部的传动结构,用于驱动检测模具的移动与翻转;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框内部的通水装置,用于对应检测模具测试前的注水,当所述传动结构驱动检测模具向下移动时,用于调节混凝土板所受水压;当传动结构驱动检测模具向上翻转时,便于混凝土板的脱模。

3、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以及开设在每个所述安装板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由垂直段与弧段构成,且弧段与垂直段中部连通,以及设置在两个安装板相对面的传动件,两个所述传动件的下端横向连接有传动柱,其顶端与检测模具底部固定,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动件相背面的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且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可在对应侧限位槽内部限位滑动;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的连杆传动组件,所述连杆传动组件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一端固定有驱动杆,且驱动杆远离安装轴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与传动柱转动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水箱外壁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注水箱侧壁开设的通孔并与安装轴端部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注水箱的内壁还开设有台阶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台阶部上的密封圈。

5、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设置在所述注水箱的上部并可在其内部移动;以及开设在所述模具本体底部的若干通水孔。

6、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的中部还设开设有安装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部的顶柱,且顶柱可在安装槽内部上下限位移动。

7、优选的,所述通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框内部的导管,且导管一端与外接水管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侧壁并可与其连通的若干连接管,且若干连接管远离导管的端部与若干注水箱一一对应连通,每个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8、优选的,所述注水箱的外壁还设置有压力计,用于检测注水箱内部水压。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箱内部设置的传动结构,通过驱动传动结构,以调节检测模具在注水箱内部的深度,即调整混凝土板所受水压,进而验证在不同水压下混凝土板的抗渗性能,以满足不同或同一批次的混凝土板在同一水压下的抗渗性能,以及同一批次混凝土板在不同水压下的抗渗能力,传动结构在驱动检测模具在注水箱内部向上移动,并在达到注水箱顶部时,此时其向外翻转,便于混凝土板的脱模。



技术特征:

1.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混凝土抗渗检测机构,包括:底框,设置在所述底框上的若干注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水箱上的检测模具,用于放置混凝土板;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注水箱内部的传动结构,用于驱动检测模具的移动与翻转;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框内部的通水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传动结构,在驱动检测模具向下时,可调节混凝土板受到的水压,以满足不同或同一批次的混凝土板在同一水压下的抗渗性能,以及同一批次混凝土板在不同水压下的抗渗能力,而在驱动检测模具向上并翻转时,便于混凝土板的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有,刘飞,彭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皇岛海三建筑构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