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9238发布日期:2023-09-13 18:5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


背景技术:

1、蛋白质是生命科学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蛋白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生物制药以及蛋白纯化等细分领域,uv、ph、电导率的检测是纯化过程中重要的检测手段。

2、电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向流通池的两个电极施加电压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和离子的移动速率决定溶液的电导率大小,电导检测器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或电导池常数恒定下的电导,可以推知该电解质溶液的摩尔浓度,进而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

3、然而,现有的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的内部腔体死体积过大,存在流动相不易清洗置换、基线噪声大、输出信号不稳定和重复性差等问题。

4、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死体积小、容易清洗、灵敏度高、基线噪声低、结构简单易装配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包括:

4、上壳盖、下壳盖,所述上壳盖、下壳盖相互盖合且其内部形成有一安装腔室,所述上壳盖上开设有出液口,所述下壳盖上开设有进液口;

5、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且位于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的电极固定柱,所述电极固定柱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流路连通通道;

6、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且由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并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上电极体,所述上电极体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上电极流道,所述上电极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流路连通通道的一端连通;以及

7、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且由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并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下电极体,所述下电极体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下电极流道,所述下电极流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流路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上、下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电极体、下电极体的上、下电极安装凹槽,所述流路连通通道位于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连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上、下装配凹槽。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极体的下端面形成有上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上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上电极安装凹槽内,使得所述上电极体与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下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下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下电极安装凹槽内,使得所述下电极体与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朝向所述电极固定柱的端面上形成有上环状凸起,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朝向所述电极固定柱的端面上形成有下环状凸起。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与上电极安装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与下电极安装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盖朝向所述上电极体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出液口处形成有上电极定位凹槽,所述上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嵌入所述上电极定位凹槽内进行定位的上电极定位凸柱,所述上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上电极定位凸柱;在所述下壳盖朝向所述下电极体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进液口处形成有下电极定位凹槽,所述下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嵌入所述下电极定位凹槽内进行定位的下电极定位凸柱,所述下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下电极定位凸柱。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极定位凸柱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上密封圈安装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上o型密封圈;所述下电极定位凸柱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下密封圈安装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下o型密封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电极体和/或下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孔,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室内设置有上电极导线和下电极导线,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开设有至少一走线通孔,在所述上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上接线螺孔,至少一上接线螺孔内旋设有上接线螺钉,所述上电极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上接线螺钉与所述上电极体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孔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在所述下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下接线螺孔,至少一下接线螺孔内旋设有下接线螺钉,所述下电极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下接线螺钉与所述下电极体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孔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壳盖、下壳盖通过若干周向间隔布置的壳盖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固定柱采用聚醚醚酮材料制成,所述上电极体、下电极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电极铜片。

20、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流路呈垂直布置,检测流路长度较短,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死体积的产生,容易清洗,从而减少了样品残留,置换性优良。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基线噪声低、结构简单易装配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上、下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电极体、下电极体的上、下电极安装凹槽,所述流路连通通道位于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之间且将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极安装凹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上、下装配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体的下端面形成有上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上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上电极安装凹槽内,使得所述上电极体与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下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下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固定柱的下电极安装凹槽内,使得所述下电极体与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朝向所述电极固定柱的端面上形成有上环状凸起,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朝向所述电极固定柱的端面上形成有下环状凸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安装凸柱与上电极安装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下电极安装凸柱与下电极安装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盖朝向所述上电极体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出液口处形成有上电极定位凹槽,所述上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嵌入所述上电极定位凹槽内进行定位的上电极定位凸柱,所述上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上电极定位凸柱;在所述下壳盖朝向所述下电极体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进液口处形成有下电极定位凹槽,所述下电极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嵌入所述下电极定位凹槽内进行定位的下电极定位凸柱,所述下电极流道轴向贯通所述下电极定位凸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定位凸柱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上密封圈安装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上o型密封圈;所述下电极定位凸柱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下密封圈安装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下o型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电极体和/或下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孔,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室内设置有上电极导线和下电极导线,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开设有至少一走线通孔,在所述上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上接线螺孔,至少一上接线螺孔内旋设有上接线螺钉,所述上电极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上接线螺钉与所述上电极体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孔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在所述下电极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下接线螺孔,至少一下接线螺孔内旋设有下接线螺钉,所述下电极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下接线螺钉与所述下电极体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孔后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盖、下壳盖通过若干周向间隔布置的壳盖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柱采用聚醚醚酮材料制成,所述上电极体、下电极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电极铜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电导检测器流通池结构,包括:上壳盖、下壳盖,上壳盖、下壳盖相互盖合且其内部形成有一安装腔室,上壳盖上开设有出液口,下壳盖上开设有进液口;设置在安装腔室内且位于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的电极固定柱,电极固定柱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流路连通通道;设置在安装腔室内且由所述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并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上电极体,上电极体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上电极流道;以及设置在安装腔室内且由电极固定柱进行固定并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下电极体,下电极体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下电极流道。本技术的检测流路呈垂直布置,检测流路长度较短,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死体积的产生,容易清洗,从而减少了样品残留。

技术研发人员:姜秋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