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6996发布日期:2023-09-09 16:4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背景技术:

1、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腹腔镜、肾盂镜、胆道镜、宫腔镜等。为确保内窥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以满足严格的医学诊疗要求,需要对内窥镜的光学图像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这些评估需要使用光学图像性能评估设备,以评估各种光学图像指标,确保内窥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支持。

2、然而,由于在评估内窥镜的光学图像性能时,评估的指标较多,例如需要评估分辨率、色彩还原度、景深、光照均匀性、e-sfr、图像畸变、放大倍率、视场角等各种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工装设备以进行评估,更换不同工装设备会导致评估效率降低、且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人员来操作。此外,传统的评估装置还存在评估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远端设有头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4、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操作部的第一固定机构;以及

5、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头端部,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头端部的通孔;

6、其中,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所述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与所述操作部的外形适配的操作部定位槽。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响应于所述头端部插入所述通孔的动作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通孔的孔径适配所述头端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还设有避让缝,所述避让缝自所述通孔的边沿向外围延伸,且在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其中,所述避让缝与所述通孔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设于所述安装部处,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的通孔对应的贯穿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设于所述贯穿孔的外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承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下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

13、其中,所述承接件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的固定部,所述至少一固定部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件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检测卡的检测卡固定件,所述检测卡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

15、其中,所述承接件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检测卡固定件的定位槽,所述至少一定位槽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端侧设有与所述头端部齐平的第一端面;

17、其中,所述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最近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近端值,所述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最远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远端值,所述内窥镜的工作距离介于所述近端值与所述远端值之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19、转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

20、光学检测仪器,通过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

21、其中,所述转接件上形成有光学暗室。

22、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平台,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在第一方面,第二前端固定件的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各种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例如,第二前端固定件可由硅胶、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适配不同外径插入部或不同外径头端部的内窥镜,实现更加灵活和可靠的内窥镜固定;

25、在第二方面,通过在承接件上还配置有若干预设的定位槽,当将图像检测卡固定于检测卡固定件,再将检测卡固定件分别固定于若干定位槽中时,即可完成图像检测卡与头端部的定位;在测试照度时,照度计、转接件及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依次连接,即完成了照度计与头端部的定位,使用时,无需借助测量器具量取图像检测卡、照度计与头端部的距离,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极大提高了内窥镜光学性能的评估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6、在第三方面,内窥镜头端部与照度计、转接件及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共同围设形成了微型的光学暗室,从而避免外部光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保了评估的精确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80)和插入部(81),所述插入部(81)的远端设有头端部(8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11.一种内窥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设有头端部的插入部,所述评估系统包括用于固定操作部的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用于固定头端部的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头端部的通孔;其中,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所述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估效率以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且可适配不同外径的内窥镜,更加灵活、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罗朝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