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2285发布日期:2023-11-17 17: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镍氢电池制作过程中的涂布上浆工序的极板质量对电芯性能及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而极板面密度、涂布上浆开始段的厚度、涂布上浆结束段尾的厚度、边缘效应影响区域等则成为判断极板质量的相关参数。在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的涂布上浆工序中,一般都以高温进行烘干,烘干后为自然冷却,而为了追求高效率,极板一般都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极板自然冷却,极板本身带有一定的温度,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x射线或β射线面密度测试仪来测量极板面密度,而x射线或β射线面密度测试仪均会受到极板自带温度影响,其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数据可靠性较差;同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极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如此在测量面密度时就会因为极板的抖动导致测量偏差加大,其测得的极板面密度数据的精确度不够,对涂布拉浆工序的生产指导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稳定性好、检测精确度高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3、一种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组件包括上罩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罩体为内部中空、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下盒体为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下盒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盒体内设置有电离室且电离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上罩体罩住电离室且上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下盒体内,所述下盒体的第一通孔与上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下壳体组件包括下罩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罩体为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盒体为内部中空、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盒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上盒体内设置有装有放射源的放射源室且放射源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第二通孔内,所述下罩体罩住放射源室且下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上盒体内,所述上盒体的第二通孔与下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上壳体组件置于下壳体组件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上壳体组件的下盒体的第一通孔与下壳体组件的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相正对。上壳体组件与下壳体组件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相对应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厚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方便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顺利通过上壳体组件与下壳体组件之间即可。

4、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组件的下盒体的第一通孔通过隔离板封闭且隔离板与电离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所述隔离板正对电离室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穿孔,所述下壳体组件的上盒体的第二通孔通过挡板封闭且挡板与放射源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挡板正对放射源室的位置上开设有放射源出口。实际制作时,为了实现隔离板与电离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可在下盒体底部位于第一通孔的周边位置上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与电离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平齐,隔离板固定在第一凹槽内;为了实现挡板与放射源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可在上盒体顶部位于第二通孔的周边位置上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放射源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平齐,挡板固定在第二凹槽内。

5、进一步地,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总进气管道、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所述总进气管道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提供装置相连通,所述总进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进气管道的一端、下进气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上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上壳体组件的上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下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下壳体组件的下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的数量、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形状可设计成方形、圆形等。隔离板上开设若干穿孔,可减少放射源的斜线方向的信号,以达到降低正负极极板在放射源发出射线的垂直方向的抖动幅度的目的,最终实现降低面密度测量值的波动。通过上进气管道、下进气管道往对应的上壳体组件的上罩体内、下壳体组件的下罩体内充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再经隔离板的第一出气孔、挡板的第二出气孔流出,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而使得上罩体、上罩体的内部温度尽量恒温保持在某一个温度范围内,且可阻断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热量往上壳体组件内部、下壳体组件内部散发,从而达到减少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值偏差增大的目的。上罩体、下罩体的进气口即上进气管道、下进气管道往对应的上罩体、下罩体内通入压缩空气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例如设计在上罩体的顶部、下罩体的底部等。

6、进一步地,所述电离室和放射源室的外壁均为夹层空心结构,所述电离室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电离室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上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放射源室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放射源室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下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上盒体的第二通气孔相连通。将电离室和放射源室的外壁设计成夹层空心结构,可在夹层中通入压缩空气,从而更好地对电离室和放射源室的内部降温并使其内部尽量保持恒温,从而达到减少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值偏差增大的目的。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7、进一步地,所述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所述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分别用于测量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流出外界的压缩空气的实时温度,并根据该实时温度对面密度测量数据进行补偿。

8、本实用新型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稳定性好,检测精确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组件包括上罩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罩体为内部中空、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下盒体为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下盒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盒体内设置有电离室且电离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上罩体罩住电离室且上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下盒体内,所述下盒体的第一通孔与上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下壳体组件包括下罩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罩体为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盒体为内部中空、底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盒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上盒体内设置有装有放射源的放射源室且放射源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第二通孔内,所述下罩体罩住放射源室且下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上盒体内,所述上盒体的第二通孔与下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上壳体组件置于下壳体组件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上壳体组件的下盒体的第一通孔与下壳体组件的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相正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组件的下盒体的第一通孔通过隔离板封闭且隔离板与电离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所述隔离板正对电离室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穿孔,所述下壳体组件的上盒体的第二通孔通过挡板封闭且挡板与放射源室的活动门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挡板正对放射源室的位置上开设有放射源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进气管道、上进气管道和下进气管道,所述总进气管道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提供装置相连通,所述总进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进气管道的一端、下进气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上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上壳体组件的上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下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下壳体组件的下罩体内部相连通;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和放射源室的外壁均为夹层空心结构,所述电离室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电离室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上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放射源室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放射源室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下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上盒体的第二通气孔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的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所述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感应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镍氢电池正负极极板面密度检测装置,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包括上罩体和下盒体,下盒体内设置有电离室且电离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下盒体的第一通孔内,上罩体罩住电离室且上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下盒体内;下壳体组件包括下罩体和上盒体,上盒体内设置有装有放射源的放射源室且放射源室的活动门所在一端部分置于上盒体的第二通孔内,下罩体罩住放射源室且下罩体配套套装固定在上盒体内,上壳体组件置于下壳体组件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上壳体组件的下盒体的第一通孔与下壳体组件的上盒体的第二通孔相正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稳定性好,检测精确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王墨涵,周汉聪,寻精辉,钟建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科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