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0599发布日期:2023-10-14 13:0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报警仪,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


背景技术:

1、多气体检测报警仪,是对单一或多种气体浓度响应的探测器。泵吸式有多气体探测器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随开随用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仪器。通常情况下,需要前往不方便使用固定式有害气体探测器的地方,现场工作人员就需要随身携带便携式的有毒气体探测器,去进行空间内的有害气体的检测;

2、现有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大多为手持式,这对于大多数用户群体极为方便,但现有的手持式气体检测仪都不具备相应的防护结构,人们在手持检测仪时容易滑落使检测仪掉落在地上,检测仪摔落则容易造成检测仪内部元件的损伤甚至是检测仪的损坏,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检测报警仪摔落后容易损伤内部元器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包括气体检测仪,所述气体检测仪的外侧设有防摔组件;

4、所述防摔组件包括设置在气体检测仪上下两端的两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气体检测仪拐角处的两个护角,左侧所述护角的一端固定设有锁紧块,右侧所述护角的一端固定设有定位块,所述锁紧块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设有锁紧螺丝,所述定位块靠近锁紧块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配合锁紧螺丝使用的内螺纹孔,所述锁紧块的内部还开设有便于固定杆插入的放置槽。

5、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6、所述防摔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个防护组件之间的拿持组件,所述拿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上方护角下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设有u型拿持块,下方所述护角的上端固定设有调节杆,所述u型拿持块的下端一侧开设有配合调节杆使用的凹槽,所述u型拿持块与调节杆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8、所述u型拿持块的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便于定位螺栓使用的内螺纹孔。

9、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10、所述护角的外侧包裹有防撞硅胶垫层。

11、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12、所述调节杆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便于定位螺栓插入的通孔。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气体检测仪的外侧设置了防摔组件,能够有效的减少气体检测仪因意外落地而对其内部电子元器件造成的震动,通过两个防护组件能够快速并且牢牢的将护角设置在气体检测仪的拐角处,这样能够在保证气体检测仪在摔落时四个拐角中的一个或多个会首先触碰撞击面,同时由于护角的材质为硅胶,进而能够很好的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动能,并且通过拿持组件还能很好的便于操作者的拿取使用,减少意外摔落的可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包括气体检测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仪(1)的外侧设有防摔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两个防护组件之间的拿持组件,所述拿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上方护角(201)下端的连接杆(207),所述连接杆(207)的下端固定设有u型拿持块(208),下方所述护角(201)的上端固定设有调节杆(209),所述u型拿持块(208)的下端一侧开设有配合调节杆(209)使用的凹槽,所述u型拿持块(208)与调节杆(209)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拿持块(208)的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便于定位螺栓使用的内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角(201)的外侧包裹有防撞硅胶垫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09)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便于定位螺栓插入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泵吸式多气体检测报警仪,涉及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领域,包括气体检测仪,所述气体检测仪的外侧设有防摔组件,所述防摔组件包括设置在气体检测仪上下两端的两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气体检测仪拐角处的两个护角,本技术中,通过在气体检测仪的外侧设置了防摔组件,能够有效的减少气体检测仪因意外落地而对其内部电子元器件造成的震动,通过两个防护组件能够快速并且牢牢的将护角设置在气体检测仪的拐角处,这样能够在保证气体检测仪在摔落时四个拐角中的一个或多个会首先触碰撞击面,同时由于护角的材质为硅胶,进而能够很好的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动能。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莱奥科尼(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