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5137发布日期:2024-01-06 22:5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终端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融合终端是指固定移动融合(fmc)中,在终端侧融合时派生出来的新型用户终端。能源控制器,简称ecu,安装在公变或专变台区,可实现客户侧和配电侧计量与感知设备的灵活接入,具有数据采集、智能费控、时钟同步、精准计量、有序充电、用能管理、回路状态巡检、户变关系识别、停电事件上报等功能,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相关功能测试,但是现有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无法同时对多个测试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进行检测,检测效率较低,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无法同时对多个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进行检测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设有中心定位盘,所述中心定位盘上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中心定位盘的侧壁上方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盘的侧壁下方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上下交错设置,所述中心定位盘的外部同轴心固定设有排线架,所述排线架上开设有多个测量缺口,所述排线架的顶部固定设有plc控制装置,所述排线架上卡设有多个与所述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检测端子,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均卡设有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4、进一步地,所述支柱的底端一体化固定设有底座。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均套设由橡胶套。

6、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缺口的数量为5个。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为2-3mm。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15mm。

9、进一步地,所述排线架包括圆环部及多个固定于所述圆环部底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孔。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将多个待检测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分别快速嵌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对所述待检测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的底部进行辅助支撑,提升测量时的稳定性;接着即可使用相应的检测端子穿过临近的所述测量缺口,对所述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进行线路检测,检测效率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设有中心定位盘,所述中心定位盘上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中心定位盘的侧壁上方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盘的侧壁下方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上下交错设置,所述中心定位盘的外部同轴心固定设有排线架,所述排线架上开设有多个测量缺口,所述排线架的顶部固定设有plc控制装置,所述排线架上卡设有多个与所述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检测端子,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均卡设有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底端一体化固定设有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均套设由橡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缺口的数量为5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为2-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架包括圆环部及多个固定于所述圆环部底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测试装置,包括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设有中心定位盘,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排线架上开设有多个测量缺口,排线架的顶部固定设有PLC控制装置,排线架上卡设有多个与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检测端子,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均卡设有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首先将多个待检测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分别快速嵌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对待检测的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的底部进行辅助支撑,提升测量时的稳定性;接着即可使用相应的检测端子穿过临近的测量缺口,对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进行线路检测,检测效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彪,张学振,陈强,牛青坡,李永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