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0807发布日期:2023-09-09 14:1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1、常用的手机充电器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试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其中,会对充电器进行抽检跌落试验,以测试充电器在多次掉落后的受损程度。现有的跌落试验设备一般是将充电器放入一个密闭的壳体内,然后转动壳体,使壳体内的充电器不断上升然后跌落,以完成测试,但这种方式测试的跌落高度不能更改,不便于测试充电器在不同高度跌落时的受损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旨在跌落试验时,跌落高度可更改,便于测试充电器在不同高度跌落时的受损程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包括:

3、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支撑臂,两所述支撑臂相对设置;

4、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位于两所述支撑臂之间,且与两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所述框体结构围合形成安装位;

5、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上部腔体,所述上部腔体贯穿所述上壳体的底部端面形成第一开口,所述上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位;

6、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开设有下部腔体,所述下部腔体贯穿所述下壳体的顶部端面形成第二开口,所述下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上部腔体;

7、其中,所述上部腔体和所述下部腔体连通,以形成内腔,用于放置待测充电器;

8、所述上壳体朝向或远离所述下壳体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内腔的高度。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所述内腔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0、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第二插孔,多个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内腔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1、所述框体结构设有螺纹连接件,所述框体结构的侧壁开设连通所述安装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纹孔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位;

12、其中,将所述螺纹连接件退出所述第一插孔,并移动所述上壳体使其朝向或远离所述下壳体方向移动,使另一所述第一插孔对准所述螺纹孔,将所述螺纹连接件插入另一所述第一插孔,以改变所述内腔的高度;和/或,将所述螺纹连接件退出所述第二插孔,并移动所述下壳体使其朝向或远离所述上壳体方向移动,使另一所述第二插孔对准所述螺纹孔,将所述螺纹连接件插入另一所述第二插孔,以改变所述内腔的高度。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多个所述第一插孔为第一孔组,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所述第一孔组,多个所述第一孔组沿所述上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4、定义多个所述第二插孔为第二孔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所述第二孔组,多个所述第二孔组沿所述下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5、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框体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螺纹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纹连接件和多个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

16、所述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以及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腔体包括上部腔主体和上收容腔,所述下部腔体包括下部腔主体和下收容腔,所述上部腔主体和所述下部腔主体连通;

18、所述上收容腔位于所述上部腔主体的顶部一侧,且与所述上部腔主体连通,所述上收容腔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倾斜设置;

19、所述下收容腔位于所述下部腔主体的底部一侧,且与所述下部腔主体连通,所述下收容腔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倾斜设置;

20、其中,所述上收容腔和所述下收容腔相对设置,所述上收容腔和所述下收容腔用于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转动时暂存充电器。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腔体的顶部一侧开设第一过位口,所述下部腔体的底部一侧开设第二过位口,所述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还包括:

22、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贴合所述上部腔体的顶壁设置,所述底板贴合所述下部腔体的底壁设置;

23、两卡位结构,两所述卡位结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过位口和所述第二过位口的一侧,用于挡住所述第一过位口和所述第二过位口,或开放所述第一过位口和所述第二过位口;

24、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过位口和所述第二过位口取出和放入,用于更换充电器掉落面的材质。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

26、凸块,一所述凸块凸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另一所述凸块凸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所述凸块开设滑槽;

27、卡位架,所述卡位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用于朝向所述过位口方向移动以挡住所述过位口,或远离所述过位口方向移动以开启所述过位口。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架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凸出部凸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侧壁,所述卡位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凸块。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过位口的一端凸设有把手。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还包括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于所述内腔的腔壁。

3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包括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包括支撑架、框体结构、上壳体及下壳体,支撑架包括两支撑臂,两支撑臂相对设置;框体结构位于两支撑臂之间,且与两支撑臂转动连接,框体结构围合形成安装位;上壳体开设有上部腔体,上部腔体贯穿上壳体的底部端面形成第一开口,上壳体的形成有第一开口的一端插设于安装位;下壳体开设有下部腔体,下部腔体贯穿下壳体的顶部端面形成第二开口,下壳体的形成有第二开口的一端由第一开口插设于上部腔体;其中,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连通,以形成内腔,用于放置待测充电器;上壳体朝向或远离下壳体方向移动,以改变内腔的高度。本方案中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个固定的壳体,其可以调整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距离,以改变内腔的高度,即充电器的跌落高度可更改,便于测试充电器在不同高度跌落时的受损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所述内腔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多个所述第一插孔为第一孔组,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开设多个所述第一孔组,多个所述第一孔组沿所述上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腔体包括上部腔主体和上收容腔,所述下部腔体包括下部腔主体和下收容腔,所述上部腔主体和所述下部腔主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腔体的顶部一侧开设第一过位口,所述下部腔体的底部一侧开设第二过位口,所述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结构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架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凸出部凸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侧壁,所述卡位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凸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过位口的一端凸设有把手。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所述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还包括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于所述内腔的腔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充电器跌落试验设备,包括支撑架、框体结构、上壳体及下壳体,支撑架包括两支撑臂,两支撑臂相对设置;框体结构位于两支撑臂之间,且与两支撑臂转动连接,框体结构围合形成安装位;上壳体开设有上部腔体,上部腔体贯穿上壳体的底部端面形成第一开口,上壳体的形成有第一开口的一端插设于安装位;下壳体开设有下部腔体,下部腔体贯穿下壳体的顶部端面形成第二开口,下壳体的形成有第二开口的一端由第一开口插设于上部腔体;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连通,以形成内腔,上壳体朝向或远离下壳体方向移动,以改变内腔的高度。本技术旨在跌落试验时,跌落高度可更改,便于测试充电器在不同高度跌落时的受损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卞卫敏,夏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永鑫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