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4549发布日期:2024-02-22 21:1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1、力传感器将力的量值转换为相关电信号的器件。力是引起物质运动变化的直接原因,力传感器能检测张力、拉力、压力、重量、扭矩、内应力和应变等力学量,具体的器件有金属应变片、压力传感器等,在动力设备、工程机械、各类工作母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

2、如专利cn215114951u,公开的一种力传感器防过载装置,包括弹性体、限位结构和开槽;弹性体上开设有开槽,开槽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销钉孔和销钉;销钉设置在销钉孔内,销钉孔贴着开槽设置。该实用新型在弹性体上设计一个或两个钢制销钉,并留有较小尺寸的接触面积,通过挤压变形,实现间隙的加工来达到限位保护的目的。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设备的长时间生产,按压或拉伸的力会产生误差,标准力传感器无法进行测量,且大多数标准力传感器需要加工配件装配来实现固定端与受力端的安装。

4、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以解决设备长时间的生产,导致现场安装及使用过程,产品受力超过传感器满载量程而导致传感器损坏,且大多数力传感器只能只受压力或只受拉力,测量过程中需要来回替换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包括上受力板组件,所述上受力板组件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下受力板组件,所述上受力板组件和下受力板组件相对两侧外壁设置有防过载机构,所述上受力板组件和下受力板组件相邻于所述防过载机构的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形变机构。

3、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受力板组件的顶部开设有气压槽,所述气压槽的内部居中开设有保持相通的气管接头安装螺纹孔,以卡接气管。

4、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过载机构具体包括防过载上板和防过载下板,所述防过载上板具体呈“凸”字型,所述防过载下板具体呈“凹”字型。

5、通过防过载机构为线割工艺加工,当主体受力形变达到极限时,防过载上板和防过载下板限位接触顶死,预防损坏主体形变梁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的问题发生。

6、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受力板组件的底部居中开设有贯穿于所述下受力板组件的气管走管槽。

7、通过设有的气管走管槽,气管接头安装螺纹孔和气压槽,可对传感器主体结构内进行传导压缩空气。

8、作为优选的,所述形变机构具体为形变梁,两个所述形变梁相对两侧外壁均贴设有应变片。

9、通过信号线为金属应变计,贴片位置为每个形变梁上下各贴一片,共四片,使电路组成原理为惠斯通电桥原理,增强测量准确度和灵敏度。

10、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受力板组件的顶部关于所述气压槽对称开设有受力端安装孔。

11、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受力板组件的底部关于所述气管走管槽对称开设有固定端安装孔。

12、通过机械结构,将传感器形变集中于中间两根主体形变梁上,从而更集中有效的反馈受力面的力反馈,并且此结构一体加工成型,工序简化,成本低,效率高。

13、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受力板组件的外壁设置有信号线。

14、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防过载机构为线割工艺加工,当主体受力形变达到极限时,防过载上板和防过载下板限位接触顶死,预防损坏主体形变梁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的问题发生。

17、 2、通过机械结构,将传感器形变集中于中间两根主体形变梁上,从而更集中有效的反馈受力面的力反馈,并且此结构一体加工成型,工序简化,成本低,效率高。

18、 3、通过信号线为金属应变计,贴片位置为每个形变梁上下各贴一片,共四片,使电路组成原理为惠斯通电桥原理,增强测量准确度和灵敏度。

19、 4、通过设有的气管走管槽,气管接头安装螺纹孔和气压槽,可对传感器主体结构内进行传导压缩空气。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受力板组件(1),所述上受力板组件(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下受力板组件(2),所述上受力板组件(1)和下受力板组件(2)相对两侧外壁设置有防过载机构,所述上受力板组件(1)和下受力板组件(2)相邻于所述防过载机构的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形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载机构具体包括防过载上板(103)和防过载下板(202),所述防过载上板(103)具体呈“凸”字型,所述防过载下板(202)具体呈“凹”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受力板组件(2)的底部居中开设有贯穿于所述下受力板组件(2)的气管走管槽(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机构具体为形变梁(3),两个所述形变梁(3)相对两侧外壁均贴设有应变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受力板组件(1)的顶部关于所述气压槽(101)对称开设有受力端安装孔(10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受力板组件(2)的底部关于所述气管走管槽(201)对称开设有固定端安装孔(2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受力板组件(2)的外壁设置有信号线(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包括上受力板组件,上受力板组件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下受力板组件,上受力板组件和下受力板组件相对两侧外壁设置有防过载机构,上受力板组件和下受力板组件相邻于防过载机构的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形变机构。该技术提供的一体式防过载推拉力传感器通过防过载机构为线割工艺加工,当主体受力达到极限时,防过载上板和防过载下板限位接触顶死,预防损坏形变梁而导致传感器损坏;通过将传感器形变集中于中间两根主体形变梁上,更集中有效的反馈受力面的力反馈;通过信号线为金属应变计,贴片位置为每个形变梁上下各贴一片,共四片,使电路组成原理为惠斯通电桥原理,增强测量准确度和灵敏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达,王靖,田凯,何强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斯巴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