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及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1024发布日期:2024-01-26 23:0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及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及荧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1、荧光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immunoassay,fia),是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作为示踪剂的一种免疫分析技术,将免疫学中抗原和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结合在一起。其原理与elisa相似,利用荧光物质作为标记探针,与已知的抗体或者抗原相结合形成荧光抗体复合物或荧光抗原复合物,然后将该荧光复合物作为捕获试剂,固定于玻璃纤维素膜或者聚酯膜等载体上,在特定位置处包埋有与之配对抗体或者抗原的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检测试剂,两种相互连接作为固定相,以待分析物作为流动相,通过毛细作用使待分析物在膜条上移动一段时间后,在硝酸纤维素膜特定位置处形成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免疫荧光复合物,检测其荧光物质的荧光光强。该荧光光强在免疫竞争法中与分析物浓度呈负相关,双抗夹心法中与分析物浓度呈正相关。通过测定该位置的荧光光强,构建数学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待分析物中分析物的浓度。而荧光免疫分析仪,就是基于免疫荧光技术,并结合层析技术和激光诱导技术而设计的。免疫反应完成后,测定时,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样品,激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通过光敏二极管接收荧光,将光信号转化为对应于光强的电压信号。然后根据荧光光强与分析物的浓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就可以测量出分析物的浓度和含量。

2、现有技术中,依次在反应杯中加缓冲液、加样本液、然后混匀,最后将混合液滴加到试剂卡上,检测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双针模块装置,通过倾斜机构将两个吸液针中的一个吸液针倾斜设置,使得两个吸液针能够在相邻的两个反应杯中分别加缓冲液和加样本液,提高检测效率。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包括:

4、平台;

5、反应杯条,所述反应杯条滑动设置在平台上,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反应杯条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杯位;

6、两个吸液针,两个所述吸液针的一个所述吸液针用于从缓冲液瓶中吸取缓冲液并滴加到反应杯中,另一所述吸液针用于从样本管中吸取样本并滴加到反应杯中;

7、倾斜机构,所述倾斜机构与两个所述吸液针中的一所述吸液针连接,用于使得所述吸液针倾斜或竖直设置;

8、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平台上,且与所述倾斜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倾斜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平台上,且与所述第二吸液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吸液针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平移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安装板,所述倾斜机构包括轨道板、转轴、安装座、滑块座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平台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与所述滑块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块座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滑块座上,所述轨道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所述轨道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倾斜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连接板一侧面的底端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吸液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转轴一端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切缝,所述切缝将所述安装孔上方的所述连接板间隔成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和螺纹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一端设有切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穿设安装于所述滑块座上。

14、进一步地,还包括混匀针、震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所述混匀针用于从反应杯中吸取混合液并滴加到试剂卡中,所述震动机构与混匀针连接,用于驱动混匀针震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与所述震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震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1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四移动机构和第五移动机构,所述第四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平移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吸液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吸液针沿竖直方向升降;

17、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包括第三平移组件和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与所述第三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升降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三升降组件与所述震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震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

1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杯条包括一端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盒体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内部分隔为多个所述杯位。

1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荧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

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倾斜机构将两个吸液针中的一吸液针倾斜设置,再通过两个吸液针在相邻两个反应杯中滴加样本液和缓冲液时,能够避免两个吸液针发生干涉或者碰撞,从而能够实现在相邻的两个反应杯中分别加缓冲液和加样本液,无需等前一个反应杯的所有步骤执行完之后才能在后一个反应杯中加缓冲液,提高检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平移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安装板,所述倾斜机构包括轨道板、转轴、安装座、滑块座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平台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与所述滑块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块座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滑块座上,所述轨道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所述轨道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倾斜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连接板一侧面的底端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吸液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转轴一端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切缝,所述切缝将所述安装孔上方的所述连接板间隔成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和螺纹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一端设有切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穿设安装于所述滑块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匀针、震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所述混匀针用于从反应杯中吸取混合液并滴加到试剂卡中,所述震动机构与混匀针连接,用于驱动混匀针震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与所述震动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震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四移动机构和第五移动机构,所述第四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五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平移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吸液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吸液针沿竖直方向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条包括一端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盒体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内部分隔为多个所述杯位。

10.一种荧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针模块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针模块装置及荧光免疫分析仪,其中双针模块装置包括:平台;反应杯条,滑动设置在平台上,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反应杯条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杯位;两个吸液针;倾斜机构,与两个吸液针中的一吸液针连接,用于使得吸液针倾斜或竖直设置;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平台上,且与倾斜机构连接,用于带动倾斜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平台上,且与未和倾斜机构连接的吸液针连接,用于带动吸液针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及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本技术通过倾斜机构将一个吸液针倾斜设置,使得两个吸液针能够在相邻的两个反应杯中分别加缓冲液和加样本液,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才,刘同民,李军涛,植立才,张毅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蓝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