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37032376发布日期:2024-02-20 20: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检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力网是指由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组成的,其作用是输送、控制和分配电能,在城市的输电网络中,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其通常采用架空线路以及埋设在地下的方式,来保护输电线缆不会受到意外的损坏。

2、而在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其挖开地面时常会挖到所埋设的输电线缆,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工作人员及时的检测输电线缆是否存在破损漏电的问题,对于低压的输电线缆进行检测时,常采用电笔检测的方式,但此方式难以对线缆进行全面的检测,其很容易漏掉线缆上的一些细小的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难以对线缆进行全面的检测,很容易漏掉线缆上的一些细小破损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包括握杆,在所述握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环一,在所述半环一的下端设置有半环二,且半环二一端与半环一铰接,另一端与半环一锁接,在所述半环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一,在所述半环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二,在所述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编制层,在所述握杆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有试电笔及调节机构,在所述试电笔的下端电性连接有导电线一和导电线二,所述导电线一贯穿弹性气囊一并与弹性气囊一内壁上固定连接的金属编制层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线二贯穿弹性气囊二并与弹性气囊二内壁上固定连接的金属编制层电性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筒、螺纹杆、压块、密封层、连通软管一和连通软管二,所述螺纹杆螺纹穿设在所述连接筒的上部,所述压块位于所述连接筒内部,并与在所述螺纹杆的下端相连,所述密封层固定套设在所述压块的外圆周上,所述密封层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连接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连通软管一及连通软管二分设在所述连接筒下部的两侧,且连通软管一一端与连接筒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弹性气囊一相连通,连通软管二一端与连接筒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弹性气囊二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内腔的导电线一和导电线二均呈弯曲状。

8、进一步地,所述半环二一端通过合页与所述半环一铰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与所述所述半环一锁接在一起。

9、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含固定连接在半环一上的衔接块一及固定连接在半环二上的衔接块二,在所述衔接块一上穿设有螺栓,在所述衔接块二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编制层采用铜线呈网状编制制成。

11、3.有益效果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首先解开半环一和半环二连接的锁紧机构,然后将半环一和半环二套设在待检测线缆的外圆周上,并且使半环一和半环二内壁上固定连接的金属编制层接触到待检测线缆的外圆周面,随后将锁紧机构重新锁上,并让作业人员用手握住握杆进行走动,当作业人员握住握杆走动时会带动半环一、半环二以及半环一、半环二内壁上的金属编制层在待检测线缆的表面进行移动,由于半环一、半环二内壁上的金属编制层能够全面包裹住待检测线缆的外圆周,当待检测线缆表面出现破损漏电时,半环一、半环二内壁上的金属编制层会配合导电线一或导电线二将电流接通至试电笔,从而能够对待检测线缆进行全面的检测,并且在检测时不易漏掉线缆上的一些细小的破损,极大提高了对线缆检测的全面性。

14、(2)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螺纹杆后,连接筒内部的气体会通过连通软管一和连通软管二被挤压至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的内腔中,使得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发生膨胀,从而改变弹性气囊一和弹性气囊二相配合所形成的孔径,使得金属编制层能接触到不同直径的线缆表面,进而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线缆进行检测,极大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包括握杆(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握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环一(2),在所述半环一(2)的下端设置有半环二(3),且半环二(3)一端与半环一(2)铰接,另一端与半环一(2)锁接,在所述半环一(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一(4),在所述半环二(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二(5),在所述弹性气囊一(4)和弹性气囊二(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编制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连接筒(81)、螺纹杆(82)、压块(83)、密封层(84)、连通软管一(85)和连通软管二(86),所述螺纹杆(82)螺纹穿设在所述连接筒(81)的上部,所述压块(83)位于所述连接筒(81)内部,并与在所述螺纹杆(82)的下端相连,所述密封层(84)固定套设在所述压块(83)的外圆周上,所述密封层(84)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连接筒(81)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连通软管一(85)及连通软管二(86)分设在所述连接筒(81)下部的两侧,且连通软管一(85)一端与连接筒(81)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弹性气囊一(4)相连通,连通软管二(86)一端与连接筒(81)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弹性气囊二(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弹性气囊一(4)和弹性气囊二(5)内腔的导电线一(71)和导电线二(72)均呈弯曲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二(3)一端通过合页(10)与所述半环一(2)铰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9)与所述半环一(2)锁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9)包含固定连接在半环一(2)上的衔接块一(91)及固定连接在半环二(3)上的衔接块二(92),在所述衔接块一(91)上穿设有螺栓(93),在所述衔接块二(92)上开设有螺纹孔(94),所述螺栓(93)与所述螺纹孔(94)螺纹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编制层(6)采用铜线呈网状编制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属于线缆检测技术领域,一种线缆带电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管材料的承载底座和放置管材料的放置平台,它可以实现首先将半环一和半环二套设在线缆的外圆周面,并且金属编制层接触到线缆的外圆周面,随后人员手握握杆进行走动,同时将带动金属编制层在线缆的表面进行移动,金属编制层能够全面包裹住线缆,当线缆表面出现破损漏电时,金属编制层配合导电线一或导电线二将电流接通至试电笔,能够对线缆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时不易漏掉线缆上的一些细小的破损,极大提高了对线缆检测的全面性,金属编制层能接触到不同直径的线缆表面,进而能够对不同直接的线缆进行检测,极大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潘汪杰,王涛,李晓晖,肖雨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