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2836发布日期:2023-12-29 19: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纤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微创手术在医学领域获得飞速发展和进步,激光间质热疗(laser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litt)是一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引导下的经皮微创手术。litt疗法利用了一个关键要素是立体定向方法,将激光探针精确定位在治疗目标内,手术激光系统随时间变化对热组织消融,mri热像仪可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和组织破坏。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手术中使用的激光探针光纤由于加工方法、工艺等的不足,使得激光探针光纤周边的光能量无法均匀散发,进而导致在手术时,不能精确的消融目标热组织。目前,该种探针主要采用热敏功率探头及显微宽场成像进行检测,该种技术主要检测探针在工作状态下,探针周围辐射能量的均匀性和其形貌特征。当前,该技术主要由这几部分组成:热敏功率探头、宽场显微镜、手动位移平台组成。

2、这种检测手段仍存在以下不足点:

3、1.检测系统各个位移平台(旋转、径向、轴向)均采用手动调节,属于人工检测范畴,检测效率低。

4、2.光功率值与形貌特征检测分步进行,效率低,且无法做到每层的环向叠加能量场功率值与每层形貌特征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

5、3.传统宽场成像对微纳结构细节部分成像精度不高;。

6、4.光功率与形貌特征检测两套检测设备占地面积大,集成化程度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本申请主要利用光电检测与共聚焦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光纤样品的高精度、高效率检测工作。此技术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科研教学以及光电信息等领域。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包括线性位移平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形貌检测装置、能量场检测装置、光纤、第一检测光源和探针夹;所述光纤包括固定部和检测部;

3、所述探针夹固定在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的套筒内,所述探针夹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所述第一检测光源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端部,用于向所述光纤输入光信号;

4、所述线性位移平台和所述形貌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上,所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固定在所述线性位移平台上,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上,所述检测部位于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和所述形貌检测装置之间;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用于带动所述线性位移平台和所述形貌检测装置绕所述光纤轴线旋转;所述线性位移平台用于调节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的探测面中心与所述光纤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光纤环向的辐射信息;所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用于带动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沿所述光纤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形貌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检测部的表面形貌参数。

5、可选的,所述线性位移平台的行程为0nm~25mm,所述线性位移平台的测微头最小刻度为10μm。

6、可选的,所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的行程为0nm~30mm。

7、可选的,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

8、可选的,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包括热敏功率探头,所述热敏功率探头用于探测所述光纤环向的光功率值。

9、可选的,所述形貌检测装置包括线性移动台和共聚焦成像模块,所述线性移动台固定在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上,所述共聚焦成像模块固定在所述线性移动台上;所述共聚焦成像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检测光源、准直器、第一分束镜、第二分束镜、物镜、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分束镜的反射路径上依次设置的反射镜、第一聚焦透镜、针孔、第二聚焦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分束镜的反射路径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和ccd相机。

10、可选的,所述准直器的有效焦距为18±0.5mm,用于将所述第二检测光源输出的自由空间的光束耦合进传输光纤。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束镜的分光能量比为50:50,所述第二分束镜的分光能量比为50:50,均用于将入射光分束为透射及反射两束出射光。

12、可选的,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光纤扶直器连接,所述顶压器压住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所述光纤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光纤扶直器内。

13、可选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14、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该系统结合光能量场检测和形貌特征检测两套检测设备为一体,设备光路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光纤的光能量场光功率值与形貌特征检测同步进行,采用电控线性位移平台带动检测装置进行径向运动以及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带动检测装置和形貌检测装置进行旋转运动,可以做到每层的环向功率值与每层形貌特征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效提高了光纤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此技术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科研教学以及光电信息等领域。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位移平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形貌检测装置、能量场检测装置、光纤、第一检测光源和探针夹;所述光纤包括固定部和检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位移平台的行程为0nm~25mm,所述线性位移平台的测微头最小刻度为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的行程为0nm~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场检测装置包括热敏功率探头,所述热敏功率探头用于探测所述光纤环向的光功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貌检测装置包括线性移动台和共聚焦成像模块,所述线性移动台固定在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上,所述共聚焦成像模块固定在所述线性移动台上;所述共聚焦成像模块包括主光路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主光路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检测光源、准直器、第一分束镜、第二分束镜、物镜,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分束镜的反射路径上依次设置的反射镜、第一聚焦透镜、针孔、第二聚焦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分束镜的反射路径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和ccd相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器的有效焦距为18±0.5mm,用于将所述第二检测光源输出的自由空间的光束耦合进传输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束镜的分光能量比为50:50,所述第二分束镜的分光能量比为50:50,均用于将入射光分束为透射及反射两束出射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压器和光纤扶直器,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光纤扶直器连接,所述顶压器压住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所述光纤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光纤扶直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检测系统,包括线性位移平台、电控线性位移平台、电控旋转位移平台、形貌检测装置、能量场检测装置、光纤、第一检测光源和探针夹;探针夹固定在电控旋转位移平台的套筒内,探针夹连接光纤的固定部,第一检测光源连接光线的固定部的端部;线性位移平台和形貌检测装置固定在电控旋转位移平台上,电控线性位移平台固定在线性位移平台上,能量场检测装置固定在电控线性位移平台上,检测部位于能量场检测装置和形貌检测装置之间;该系统结合光功率与形貌特征检测两套检测设备为一体,设备光路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光纤的能量场分布与形貌特征检测同步进行,有效提高了光纤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曹佳炜,陈红芩,杨栋,符钰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超光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