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

文档序号:37361848发布日期:2024-03-22 10:1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3d打印,具体为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3d打印混凝土技术指的是按照数字模型成型的行进路径,将水泥基材料作为打印材料,通过层层堆叠,最终形成三维结构或者构件的技术。可挤出性是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关键参数之一,可挤出性良好的材料可以顺利通过喷口进行打印,并且具有一定粘聚性,能够形成均匀、连续的打印条带,不会出现裂纹和撕裂等现象。因此,准确并便捷的测试3d打印混凝土的挤出性便成为评价混凝土可打印性的关键。

2、然而,目前对3d打印混凝土的可挤出性评价方法尚不完善,且测试用的喷嘴尺寸较大,没有考虑复杂精致部件打印时挤出直径较小,对混凝土挤出性要求更严格的情况。此外,测试装置的挤出形状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现有的测试装置没有做到模拟真实的打印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设计一套挤出喷嘴较小且同时考虑挤出形状的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以测试精密打印条件混凝土的可挤出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包括储料筒,所述储料筒内放置活动垫片,所述活动垫片上方连接压力机,所述储料筒下端与所述挤料筒上端由向外凸出的固定连接环以热熔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环为pvc材质,所述挤料筒放置于圆台形软质支撑环内,所述圆台形软质支撑环为硅胶材质,所述圆台形软质支撑环放置于圆环形支撑台内,所述圆环形支撑台为铁质圆环,所述圆环形支撑台被三根倾斜的支撑架水平支撑在地面上。

3、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筒为圆筒式结构,所述挤料筒为倒锥筒式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挤料筒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即端口大的一端朝上。

5、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筒下端面和挤料筒上端面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固定环。

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垫片包括硬质垫片和软质垫片。

7、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筒和挤料筒用于填充3d打印混凝土。

8、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筒和挤料筒均为pcv材质。

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垫片直径比储料筒内径小5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合理的挤料筒形状与挤料筒出口直径,能够真实地模拟3d打印混凝土的挤出过程,尤其是模拟尺寸较小或构造复杂精致构件的打印过程,能够通过混凝土挤出的连续性以及是否出现裂纹和撕裂等现象准确地评价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可挤出性。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筒(1),所述储料筒(1)内放置活动垫片(2),所述活动垫片(2)上方连接压力机,所述储料筒(1)下端与挤料筒(4)上端由向外凸出的固定连接环(3)以热熔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环(3)为pvc材质,所述挤料筒(4)放置于圆台形软质支撑环(5)内,所述圆台形软质支撑环(5)为硅胶材质,所述圆台形软质支撑环(5)放置于圆环形支撑台(61)内,所述圆环形支撑台(61)为铁质圆环,所述圆环形支撑台(61)被三根倾斜的支撑架(62)水平支撑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1)为圆筒式结构,所述挤料筒(4)为倒锥筒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料筒(4)端口大的一端朝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1)下端面和挤料筒(4)上端面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固定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垫片(2)包括硬质垫片(21)和软质垫片(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1)和挤料筒(4)用于填充3d打印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1)和挤料筒(4)均为pcv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垫片(2)直径比储料筒(1)内径小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混凝土可挤出性测试装置,包括储料筒,所述储料筒内放置活动垫片,所述活动垫片上方连接压力机,所述储料筒下端与所述挤料筒上端由向外凸出的固定连接环以热熔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挤料筒放置于圆台形软质支撑环内,所述圆台形软质支撑环放置于圆环形支撑台内,所述圆环形支撑台被三根倾斜的支撑架水平支撑在地面上,本技术通过设置合理的挤料筒形状与挤料筒出口直径,能够真实地模拟3D打印混凝土的挤出过程,尤其是模拟尺寸较小或复杂精致构件的打印过程,能够通过混凝土挤出的连续性以及是否出现裂纹和撕裂等现象准确地评价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可挤出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康,杨华山,栗登辉,顾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