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7343发布日期:2024-02-02 21:2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电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高铁运行线路越发密集,随之牵引所亭数量急剧增多,运行的高压电缆的数量及距离也随着骤增。高压电缆作为高铁牵引电力系统的传输媒介,作用犹如人体的血管一样重要。电缆一般都是通过耐压试验来检测其是否存在缺陷,但是会对电缆本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缩短了使用寿命,还不能直观地可视化确认附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无法准确定位、定性电缆健康状态,特别是对于应力锥位移或者变形、主绝缘残留金属粉末等颗粒、主绝缘的割伤缺陷、半导电剥切不良、接头压接不良、铜屏蔽处理不良、电缆铺设弯度曲率过大时皱纹铝护套及主绝缘裂纹缺陷和施工机械损伤、人为破坏及电缆沟盖板砸伤导致电缆内部各层结构缺陷,因此,无法有效发现缺陷及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缆检测方式中存在的由于电缆一般都是通过耐压试验来检测其是否存在缺陷,导致的损伤电缆本体,缩短电缆使用寿命,以及由于无法直观地可视化确认电缆内部状态,导致的无法有效发现电缆的缺陷及隐患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3、一种电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输送机构;

4、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驱动部和x射线模块;

5、所述第二环形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部插装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环形部滑动连接;

6、所述x射线模块与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用于检测电缆;

7、所述驱动部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所述齿圈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环形部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所述x射线模块沿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周向移动;

8、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构的侧方,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架板、滑轮部和输送筒;

9、所述滑轮部与所述架板滑动连接;

10、所述输送筒设置于所述滑轮部下方,所述输送筒和所述滑轮部之间设置有电缆;

11、所述滑轮部具有向所述输送筒方向运动的趋势,以压紧电缆,所述输送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将电缆传送至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内侧。

12、进一步的,

13、所述第二环形部包括环形块和环形板;

14、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块伸入所述环形滑槽,并与所述环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环形块沿自身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齿圈连接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15、所述环形板连接于所述环形块远离所述齿圈的一侧,并与所述x射线模块连接。

16、进一步的,

17、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齿轮;

18、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齿圈上方,并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齿轮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齿圈转动。

19、进一步的,

20、所述驱动部还包括轴杆;

21、所述轴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上方,并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所述轴杆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22、进一步的,

23、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驱动件;

24、所述第一锥齿轮竖直设置,并设置于所述轴杆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且与所述轴杆同轴连接;

25、所述第二锥齿轮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26、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

27、进一步的,

28、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轴承座;

29、所述轴承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顶部,所述轴杆穿过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轴承座的内壁过盈配合。

30、进一步的,

31、所述检测机构设置有两组,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部之间连接有横板;

32、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连接于所述横板的顶部,所述轴杆穿过所述盒体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

33、进一步的,

34、所述滑轮部包括滑轮和支架;

35、所述支架与所述架板滑动连接,所述滑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36、进一步的,

37、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弹簧和定位杆;

38、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架板与所述支架连接;

39、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架板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套设于所述定位杆外部。

40、进一步的,

41、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

42、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架板连接,驱动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架板与所述输送筒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输送筒转动。

43、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输送机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驱动部和x射线模块;第二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同轴设置,第二环形部插装于第一环形部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部滑动连接;x射线模块与第二环形部连接,用于检测电缆;驱动部设置有齿圈,齿圈设置于第一环形部内部,并与第二环形部连接,齿圈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第二环形部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x射线模块沿第一环形部的周向移动;输送机构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侧方,输送机构包括架板、滑轮部和输送筒;滑轮部与架板滑动连接;输送筒设置于滑轮部下方,输送筒和滑轮部之间设置有电缆;滑轮部具有向输送筒方向运动的趋势,以压紧电缆,输送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将电缆传送至第二环形部的内侧。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检测装置通过将第二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同轴相连,由于第二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滑动连接,并通过齿圈与第二环形部连接,齿圈带动第二环形部相对于第一环形部转动,以带动x射线模块沿第一环形部的周向运动,进而x射线模块能够绕电缆旋转,可对电缆实现周向上的检测,x射线模块能够清晰、分层、局部细节或整体轮廓、准确地呈现电缆结构可视化图像,使得易于识别、分析,从而得出电缆内部安全状态的结果,达到提前发现和预警并及时检修和排除隐患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将电缆传送至第二环形部的内侧,同时,由于滑轮部与架板滑动连接,并且滑轮部具有向输送筒方向运动的趋势,因此,可通过滑轮部将电缆压紧,输送筒和滑轮部之间可放置不同尺寸的电缆,加强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检测方式中存在的由于电缆一般都是通过耐压试验来检测其是否存在缺陷,导致的损伤电缆本体,缩短电缆使用寿命,以及由于无法直观地可视化确认电缆内部状态,导致的无法有效发现电缆的缺陷及隐患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100)和输送机构(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电缆检测方式中存在的由于电缆是通过耐压试验来检测,导致的损伤电缆本体,缩短电缆使用寿命,以及由于无法直观地可视化确认电缆内部状态,导致无法有效发现电缆的缺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输送机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驱动部和X射线模块;第二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滑动连接;驱动部设置有齿圈,齿圈能够带动第二环形部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X射线模块沿第一环形部的周向移动;输送机构包括架板、滑轮部和输送筒;输送筒和滑轮部之间设置有电缆;输送筒能够将电缆传送至第二环形部的内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林,李加加,杨帆,吕亚峰,郝小亮,刘东昊,李胤岐,聂银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