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7948发布日期:2024-02-22 20:5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渡槽作为水利工程重要的输水建筑物,近年来随着引调水工程、大中型灌区建设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渡槽的体型较大、受力情况复杂,其施工和运行的安全性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渡槽作为大跨度水工结构建筑物,当前的变形监测多为点测,选取典型位置布置传感器或者观测点进行定期监测。通过在顶部布置水准点进行人工观测,观测频次较低,且观测过程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该方式监测位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无法实时监测槽身变形情况,以及动态评估渡槽安全运行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实时监测渡槽结构变形情况,为渡槽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渡槽结构变形情况,为渡槽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光纤固定装置和采集装置;

4、所述光纤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渡槽下表面且所述光纤固定装置与所述渡槽下表面的弧度一致;所述光纤固定装置用于将光纤沿所述渡槽下表面的预设区间均匀布置;

5、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光纤连接;所述采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确定所述光纤的频移量,以及根据所述光纤的频移量确定所述渡槽变形分布。

6、可选地,所述光纤固定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框架、第二弧形框架、第三弧形框架和第四弧形框架;

7、所述第一弧形框架和所述第三弧形框架的方向均与所述渡槽的下表面的弧形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弧形框架和所述第四弧形框架的方向与所述渡槽的下表面的弧形的径向方向一致;

8、所述第一弧形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弧形框架一端连接;

9、所述第一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垂直;所述第三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垂直;所述第一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垂直;所述第二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弧形框架在所述渡槽的轴截面上的投影垂直。

10、可选地,所述光纤沿所述第一弧形框架、所述第二弧形框架、所述第三弧形框架和所述第四弧形框架布置。

11、可选地,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光时域分析仪和通讯接口;

12、所述通讯接口分别与所述光纤和所述光时域分析仪连接;所述通讯接口用于将所述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转换为预设信号类型,并将转换后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时域分析仪;

13、所述光时域分析仪用来根据所述转换后的光信号确定所述光纤的频移量,以及根据所述光纤的频移量确定所述渡槽变形分布。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光纤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渡槽下表面且所述光纤固定装置与所述渡槽下表面的弧度一致;所述光纤固定装置用于将光纤沿所述渡槽下表面的预设区间均匀布置;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光纤连接;所述采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确定所述光纤的频移量,以及根据所述光纤的频移量确定所述渡槽变形分布,从而实现对渡槽结构变形情况实时监测的目的,为渡槽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光纤固定装置和采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固定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框架、第二弧形框架、第三弧形框架和第四弧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沿所述第一弧形框架、所述第二弧形框架、所述第三弧形框架和所述第四弧形框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光时域分析仪和通讯接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渡槽变形实时监测装置,涉及水利工程领域,该装置包括:光纤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渡槽下表面且光纤固定装置与渡槽下表面的弧度一致;光纤固定装置用于将光纤沿渡槽下表面的预设区间均匀布置;采集装置与光纤连接;采集装置用于接收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确定光纤的频移量,以及根据光纤的频移量确定渡槽变形分布。本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渡槽结构变形情况,动态评估渡槽安全状态,为渡槽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文,陈运涛,赵文利,张明,吴浩,朱赵辉,常晓敏,张峰,孙康平,肖慧莉,涂寒,田冬成,熊吉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