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3705发布日期:2023-12-30 10:1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物检测技术和地质矿产勘查领域,具体是矿物固体和流体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地质学、矿床学和矿产勘查学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学科,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作为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指导地质矿产资源勘探,矿床学主要研究矿床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等问题,为勘探找矿提供理论依据,矿产勘查学则是矿产资源勘探的实践学科,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钻探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技术手段,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和预测,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矿物中的包裹体是矿物生长过程中或形成之后被捕获包裹于矿物晶体缺陷(如晶格空位、位错、空洞和裂隙等)中的、至今尚完好封存在主矿物中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界线的那一部分物质,成分多样,可以是固相、液相和气相。其中流体包裹体是封存在主矿物中的成岩成矿溶液,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成岩、成矿流体真实情况的记录者之一,可以用来研究成岩成矿物质的温度、压力、盐度、密度和黏度等物理参数和成分、同位素、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等成分参数,在岩石学、成因矿物学、矿床学、固体矿产勘探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对于揭示成矿流体的来源、特征、演化及成矿元素的来源与沉淀机制,以及判断矿化类型与矿床成因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装置只能观察单一视域内的流体包裹体。

2、目前国内矿物包裹体成分的分析都采用分步操作的热爆色谱法,该法的弊端为:(1)用热声仪先测矿物的爆裂温度,然后再重新称样用色谱仪分折成分,(2)色谱分析时无法准确地根据样品的热爆状态进行排空、收样、进样,若具有两期包体则容易发生混样污染和二次反应,(3)包体成分复杂且一般色谱仪无法用一个检测器分析到其全部成分,大多采用两个热导检测器串联或两台色谱仪串联分析,甚至有对一个样品作两次分析,(4)对具有两期包体的矿物无法分析测出各期包体的爆裂温度、频次、成分,所以分步热爆色谱法的效率低成本高,分折的包体数据精密度低误差大,无法从群体分析的干扰中获得比较可靠的地质信息,从而出现一种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具体参阅专利号:90223646.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将热声测温仪与气相色谱仪,通过多功能接口连接在一起的联测装置,该装置具有将热爆色谱法分步操作,变成一次性连测,对有两期包体成分的样品可一次性连续测出各期次的爆裂温度、爆裂频次、包体成分,多功能接口,可以在任何时刻用任意流量清洗色谱样品,可准确地对色谱样排空、取样、进样,为满足包体成分的分析,将色谱仪改成双气路变温三柱并联结构,和控制部分气体的保留时间的分离条件。

3、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都还没有矿物包裹体的夹持装置,导致检测数据的不准确,有些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多,且夹持装置必须人工进行操作,增加了操作检测时间,且传统装置只能观察单一视域内的流体包裹体,制约了流体包裹体组的期次划分,且只能分别观察流体包裹体或单独开展拉曼光谱分析,导致通常观察的流体包裹体和拉曼成分分析的包裹体不能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多数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都还没有矿物包裹体的夹持装置,导致检测数据的不准确,有些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多,且夹持装置必须人工进行操作,增加了操作检测时间的问题,提供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包括:

3、装置本体,用于对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所需零部件进行支撑及保护;

4、固定组件,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的底端;

5、移动组件,位于固定组件的顶部且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

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部设有底板,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皆设有限位块,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皆设有旋钮,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连接杆的一侧皆设有连接架,两组所述连接架远离连接杆的一侧皆设有连接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的一侧设有显示屏,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设有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所述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的一侧设有电子探针检测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辅助门,所述辅助门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辅助门的顶部设有观察窗。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部皆设有传动锥齿轮,两组所述传动锥齿轮的一侧皆设有主动锥齿轮,两组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均匀设有多组弹簧,多组所述弹簧的底部皆设有固定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设置的装置本体、固定组件和移动组件,将检测物放置在底板上,将旋钮进行旋转,使连接杆可以夹持住检测物,然后停止电机转动,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和电子探针检测器,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完毕后使移动组件向上移动,将检测物取出,完成检测工作,此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操作便捷,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矿物包裹体的检测和固定,减少人为去进行标记定位,使得在检测时更加稳定,减少了对检测的影响;

14、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同时观察某一颗矿物内多组流体包裹体的形态、状态、气液比、子晶等光学现象,更便捷的实现流体包裹体组期次划分;

15、通过该装置可实现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和拉曼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等)同时进行,实现流体包裹体形态观测和成分分析的同时进行,使研究更加便利。



技术特征:

1.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101)顶端的一侧设有显示屏(102),所述外壳(101)内部的顶端设有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106),所述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106)的一侧设有电子探针检测器(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的前端设有辅助门(104),所述辅助门(104)的一侧设有把手(105),所述辅助门(104)的顶部设有观察窗(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底部皆设有传动锥齿轮(204),两组所述传动锥齿轮(204)的一侧皆设有主动锥齿轮(207),两组所述主动锥齿轮(207)和传动锥齿轮(204)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03)通过连接件(307)与第一螺纹杆(20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02)的底部均匀设有多组弹簧(306),多组所述弹簧(306)的底部皆设有固定块(30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装置,涉及矿物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用于对矿物包裹体多项联测所需零部件进行支撑及保护;固定组件,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的底端;移动组件,位于固定组件的顶部且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本技术,将检测物放置在底板上,将旋钮进行旋转,使连接杆可以夹持住检测物,然后停止电机转动,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器和电子探针检测器,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完毕后使移动组件向上移动,将检测物取出,完成检测工作,此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操作便捷,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矿物包裹体的检测和固定,减少人为去进行标记定位,使得在检测时更加稳定,减少了对检测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翠,潘展超,陆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