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2167发布日期:2024-03-28 18:5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水深测量是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方法。它是测定水底各点平面位置及其在水面以下的深度,是海道测量和海底地形测量的基本手段。测深器具通常使用测深杆、水铊、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系统和海底地貌探测仪等.所测得瞬时水面下的深度,经测深仪改正和水位改正,可以归算到由深度基准面起算的深度。在进行水利工程时需要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现有的水体深度测量装置一般造价高昂,使用步骤较为繁琐,且由于是精密仪器,很容易造成损毁的情况。

2、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2030695u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体深度测量装置,通过漂浮盘和漂浮圆环可以组成漂浮结构,通过其漂浮结构可以将装置停留在水面上,然后通过安装座、支撑柱、密封盖、配重座和配重块组成配重结构,通过其配重结构可以使配重座沉到水底,当配重座向水底下沉时就会带动测量线进行下沉,当配重座到达水底时就可测量测量线浸入水中的长度,从而得到水体的深度。

3、但在上述方式中,需要人为的手动操作来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导致测量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为的手动操作来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导致测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架体、多个移动轮和测量机构,多个所述移动轮均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测量机构包括驱动件、弧形块、受力杆、滑板、支架、第一电机、收卷辊、测量线和配重块,所述架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滑板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收卷辊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测量线的一端与所述收卷辊连接,所述测量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架,并与所述配重块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弧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设置有抵持槽,所述受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杆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抵持槽内。

3、其中,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支块,所述架体还设置有凹槽,所述支块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

4、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支板和第二电机,所述支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

5、其中,所述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凸块、遮挡板、固定板、拉杆、弹簧和抵持板,所述架体还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持板与所述凸块接触。

6、其中,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测量机构,在具体使用时,将所述架体通过多个所述移动轮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移动轮为自锁脚轮,然后打开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弧形块转动,所述弧形块带动所述受力杆在所述抵持槽内滑动,所述弧形块转动时抵持所述受力杆移动,所述受力杆带动所述滑板在所述通孔内滑动,所述滑板带动所述支架移动,所述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收卷辊移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打开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收卷辊转动,从而带动测量线转动,带动所述配重块升降来进行测量,以此方式能够更方便的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替代了人为的手动操作来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架体和多个移动轮,多个所述移动轮均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监理用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架体、多个移动轮和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包括驱动件、弧形块、受力杆、滑板、支架、第一电机、收卷辊、测量线和配重块,架体设置有通孔,滑板的一端贯穿通孔,收卷辊与支架转动连接,测量线的一端与收卷辊连接,测量线的另一端贯穿支架,并与配重块连接,驱动件与架体固定连接,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弧形块固定连接,弧形块设置有抵持槽,受力杆的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受力杆的另一端插入至抵持槽内,以此方式能够更方便的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替代了人为的手动操作来对水体的深度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飞,季生国,曾飞,代涛,王森林,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长科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5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