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设备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0328发布日期:2024-04-25 10:10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设备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设备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在车辆的外饰配件如车门把手等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因为车辆的外形大多是曲面,加工时需要在曲面上进行加工,保证孔位一致的同时,也要保证平面的弯曲衔接平齐,存在较大的加工难度,进而比较容易产生加工误差。

2、因而,在车辆的外饰配件出厂整装前,生产商会对外饰配件进行误差测试,以此判断加工产品是否合格。目前,对车辆的外饰配件的成品检测,大多采用与外饰配件的尺寸适配的检测组件,以此贴合外饰配件的尺寸大小,使得检测结果更精准。

3、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检测手段,需要生产适配于不同外饰配件的尺寸的检测组件,进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设备以及系统。其中,本技术中的检测设备有利于拓宽检测设备的应用场景,使其可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外饰组件,无需生产多套不同尺寸的检测组件也能实现对外饰组件的检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调整固定位置和检测位置,提高检测精度。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车辆外饰组件的相对姿态,包括:承载支架、固定机构以及测量机构。其中,

4、承载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配合部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配合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以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部分相交。

5、固定机构能够与承载支架活动连接。当固定机构与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时,固定机构将外饰组件固定至承载支架。

6、测量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与移动组件固定连接的检测组件,移动组件或检测组件能够相对于承载支架至少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检测组件测量外饰组件的相对姿态信息。

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通过固定机构与承载支架的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活动连接,使得固定机构能够灵活调整相对位置或更改固定机构的来适配外饰组件的尺寸实现固定至承载支架,拓宽固定机构的固定场景,即无需生产多套适配于外饰组件,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得相对姿态检测之前能保证外饰组件与承载支架的固定效果,减少外饰组件移动进而影响测试结果的风险。

9、进一步地,移动组件或检测组件能够相对于承载支架沿至少4个方向运动(即至少两个自由度),使得测量机构可以至少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运动调整相对位置,可以检测外饰组件的各个位置的相对姿态,有利于拓展测量机构的测试场景,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位置精准性,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0、此外,固定机构可以使得外饰组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固定,而检测组件或移动组件的移动均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如此,可以提高外饰组件的定位检测准确性,减少因位置偏差带来的检测误差。

11、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条;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的第二支条。每一第一支条与多个第二支条相互交错设置。每一第二支条与多个第一支条相互交错设置。固定机构能将外饰组件固定于第一支条或第二支条。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固定元件,固定元件与承载支架活动连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分别与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固定连接,以使多个固定元件将外饰组件的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面固定至承载支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三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平面。

15、移动组件或检测组件能够相对于承载支架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往复运动。和/或,检测设备还包括滑轨。滑轨与承载支架滑动配合,以使承载支架能够相对于移动件或检测组件沿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活动臂、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臂、第二活动件。第一活动臂的一端与检测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活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臂转动连接。第二活动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其中,

17、第一活动臂能相对于第二活动臂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活动臂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伸缩连接,以使第二活动臂带动第一活动臂沿第三方向伸缩往复运动。和/或,第一活动臂能相对于第二活动臂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活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动件与基座转动连接,以使第二活动臂能够带动第一活动件和第一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动臂相对于第二活动臂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活动臂带动第一活动臂沿第三方向伸缩往复运动。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活动臂,第二活动件通过第三活动臂与基座连接,第三活动臂与基座转动连接,以使第三活动臂带动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臂、第一活动件和第一活动臂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和/或,移动组件还包括旋转体。旋转体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检测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旋转体能带动检测组件相对于第一活动臂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中至少一者转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包括转轴,第一活动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活动臂转动连接,以使第一活动臂相对于第二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和/或,第二活动件包括滑槽,滑槽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与第三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活动臂与滑槽滑动连接。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外饰组件的相对姿态信息。和/或,检测组件包括双目摄像机,双目摄像机用于拍摄外饰组件以获得相对姿态信息。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还包括安装台和调节支架。固定机构、调节支架以及测量机构安设至安装台。承载支架通过调节支架安装至安装台。其中,承载支架能够相对于调节支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括存储模块、计算模块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设备。其中,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标准姿态信息。计算模块用于接收相对姿态信息,并根据相对姿态信息和预设标准姿态信息计算外饰组件的加工误差。

2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计算模块根据相对姿态信息可以计算外饰组件的至少两个面的加工误差,从而提高计算效率,避免人工计算带来的计算繁琐和计算误差。同时,通过上述检测设备的检测外饰组件的相对姿态信息,使得可以提高检测系统的适配性,以灵活调整不同的固定位置和检测位置以适应外饰组件的尺寸,无需生产多套检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固定机构和配合部的配合加强固定定位效果,通过测量机构加强测量的位置精准度,以此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25、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测量机构通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移动组件带动检测组件相对于承载支架运动,或者用于控制检测组件的开启。

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